第322章 方以智原来是个科学家(最近更新正常求张月票)(1/2)
交通是解决很多问题的钥匙,方便的交通环境对整个系统效率的提升是最为明显的。比如蒸汽机车出现以后,一些大型厂矿企业的负责人,就像是挖出了金矿一样高兴。
对于大型运输设备,没有人比他们更有迫切需求。一次能拉的货物是普通马车得五六倍,光这个优势就能让他们毫不犹豫的下订单。
受限于运力的问题,很多大型机械、材料都没法进行长途转移。同时马车的运力也早都让他们受够了,每次运输东西,马匹比拉的货都多。
所以这些人,有不少是天天到试车厂去看最新的情况。看看有没有新车下线,产品有无新的提升。最好是能多拉些货、跑的更快一些。
“方巡抚又跑去试车厂了?他怎么每次来长安,都泡在那里?还是我过去找他一下,正好看看火车的生产情况。”李振新听说方以智来长安了,正要找他问点事,结果这家伙居然又去看火车。虽然知道火车对连通河南与陕西很重要,但也不至于每次过来都去看一眼吧!
到了试车厂,找了半天才找到这位巡抚大人。原来这老小子,正在车间盯着一辆还没有完全完工的新车看,手里还拿着一个小本本再写写画画。
“密之、你这是记什么?”
“王爷你怎么过来了?吾正在记一些蒸汽机的参数,看看能不能找到如何提高这汽牛力气的规律。”
“奥?我看你这小本本上记了很多啊,全是蒸汽机的参数?”
“也不全是、还有些吾这几年一直观察到的一些物理知识,我正准备把这些知识集合一下,出一本册子!”
“物理?这词是从那儿搞出来的?”从方以智口中听到物理两个字,李振新还有点惊讶。虽然自己在编教材的时候,乱七八糟的引用了一些物理知识。但这个名词,自己可没提出来。
“是吾自己提的、就是万物运行之理的意思,我的小册子,名字就叫物理小识。”
“你这册子我看一下!”李振新急切的从方以智手里打开了小册子,越翻越吃惊,这是一部学术着作啊。什么物理小识,简直是物理大识。里边对很多物理现象都有深入研究和解析,可以说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顶尖级的理论书籍了。
“王爷、是有何不妥吗?”方以智见李振新盯着自己的小册子,看个没够,还越看越激动的样子,心里就没底了。这家伙是看出什么了?怎么神情这么异常。
“方先生、原来你是个科学家啊。我以前小视你了。你有这才学,怎么不早说哪?害得你在咱们军政府蹉跎了这么多年。”
面对李振新的自责和埋怨,方以智有点莫名其妙。什么叫在军政府蹉跎了这么多年?一省巡抚,军政委员会执行局委员还叫蹉跎?难道在他眼里当个王爷之类的才不算蹉跎吗?
“密之、吾准备建立大明科学院和大明工学院两所正经的学术机构,由你和宋先生两人分别担任这两所学院的院长。科学院主要选在理论学术上有特殊贡献的大才进入,工学院主要选制器和百工上的大才进入。凡是入两院的人,都授予院士之位,和军政委员同级。”
既然有送上门的科学家,为啥不将两院搞起来哪?同时代的欧洲皇家科学院早都有了。方以智的小册子,李振新看的也不大明白。但不明觉厉,起码看懂的那一部分就已经很厉害了。由此可以看出人家的学术造诣绝对够格,估计以他的水准,若是有后世的基础知识打底,当个两院院士也是绰绰有余的。
至于老宋头,那就更不用说了,工学院首席没人比他更合适,能写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书,能力还不够吗?
“王爷你说的这两院院士、当以何标准进行选拔啊?”
“科学院以你为标准、工学院以宋先生为标准。”
“工学院吾倒是能理解,就是百工之学,科学院吾有点不明白用意和主旨。”
“不是这么分的、科学院和工学院都是自然科学,也就是和你的物理小识一样的学问。工学院院士主要是对已知的学问深入研究的大才,而科学院是对未知学问深入研究的大才。这样吧、首批两院院士,科学院三十个名额、工学院六十个名额。你从目前的各个大学教师中选十五个进入科学院、宋先生从教师中选二十个,再从目前咱们治下的大匠师中选二十个进入工学院。剩下两院不足的名额,向全天下招录。”
“是否每年招录一批?”
“这不行!每五年增录一批,以后凡是要进科学院的,都必须先进工学院才行。”
“官员能进入这两院吗?”
“能、但是有学术要求,得大家都认可他的学术能力才行。密之,两院是学府不是官府,是自然科学,不是八股文章。要将这两点把握好,不可再弄一个府衙出来,也不能搞成无用文人聚集地,这里的学问必须是经世致用、万物之理。”
“吾明白了,两院的地址设在那里?”
“就不要具体地址了,在军政大楼设一个秘书办事处就行。所有院士都是兼职、每年定期开几次会。不过可不能让是沦为虚设,军政府的财政预算,以后每年会有院士专项补贴。同时还会给两院拨专门的研究经费,所有院士有研究项目都可以提前申请由大家投票进行审批。”
方以智稀里糊涂的走出了试车厂,怎么就突然出现了个两院?官府不像官府,学校不像学校。这种机构似乎有点像大明的殿阁大学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