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临时的考验(1/2)
155毫米口径榴弹炮这个项目,经过上一次的方案定型,如今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实施的过程主要是利用样炮测试数据,然后用数据推演设计,以及一些计算。
对于有没有技术死角这个问题,正青春是最有发言权的,她是编制内出身,经历过多个军工项目,知道这类项目追溯性的重要,所以在实施行动的同时,非常注意保留记录和追溯性。
理论上技术死角不会出现,但以防万一,他们还是会排查一遍。
十点十五分,参谋长同志抵达。
是一位留着花白短发,看上去五十多岁的男子,中等身材,戴着眼镜,军旅气息并不明显,反倒更像一名教授。
除了甄虎,没有其他陪同者。可见参谋长同志的目的很明确,专程视察榴弹炮项目。
简单做了自我介绍,叫吴盛开,没有过多客套话,然后就示意视察正式开始。
甄虎首先发言,打算对介绍项目的大体情况。可是才说两句,吴盛开就叫停,说不喜欢听大而空的话,直接谈细节!
甄虎被憋得脸通红,台下众人暗暗叫爽,真老虎啊真老虎,你也有今天?
正青春起身发言,发言稿是她自己写的,读起来极其流畅。但听得出来,正青春的嗓音在颤。这位履历耀眼的女中尉,想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但在参谋长面前发言还是头一次。
汇报的过程还算顺利,而且由于最初的目的是做阶段性总结,报告中把细节参数记录得非常详尽。看到吴盛开频频点头,并在纸上做着记录的样子,甄虎一颗心才落回肚子。
正青春发言结束,吴盛开说了一句“非常好”,然后扶了扶眼镜,重新翻阅自己记下的东西。过程大约持续了十分钟,吴盛开抬起头来道:“抱歉久等,我记下几个问题,看你们谁能给我解答下。”
真正的考验开始了,甄虎呼吸微微发紧。
吴盛开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能量公式的,他问,这个具有提纲挈领作用的公式,是否经过验证。
听完这个问题,攻坚组全体成员都暗道参谋长同志不愧技术口出身,问的问题切中肯綮。
目前用的能量公式是根据伯努利方程推演而来,理论部分工作由正青春完成,其他部分是由项目组全体成员合力完成的……这项工作也是截止目前投入人力物力最多的。
每一个参数,都经过试验。
每一个变量,都经过检验。
曾经为了验证一个变量,要求后勤部拨款遭到拒绝。后勤部的领导不理解如此频繁做实验的烧钱行为是否有必要,关系一度闹僵,结果还是甄虎亲自出面大吵一顿才解决……这个小插曲过后,后勤部其他部门都知道,攻坚小组都是一群花钱如流水的大爷!
甄虎回答了吴盛开的问题,并简单介绍了一些重点参数的验证过程。
听过之后,吴盛开非常满意地笑了笑道:“很好。能把理论和实际结合得这么严谨,我很欣慰!虽然你们已经做得很好,但我还是想多唠叨一句,不要太依赖理论!”
为了强调这句话,吴盛开稍顿片刻又道:“不要太依赖理论!你们要清楚,任何理论都是别人总结的结果,都有他的局限性,如果只会照本宣科闷头照搬,那永远成不了真正的科学家!”
参谋长通知用的是“科学家”,而非“工程师”,会议室内所有人都不由得坐直。
王朝阳也开始顺着吴盛开的思路思考。
“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科学家,他们提出过伟大的理论,这些理论如同明灯一样指引方向……不过我觉得,在伟大的理论也不能替代实践。我认为理论可以作路标,可以指引方向,但所有具体的东西都必须经过你自己的验证才行。说得具体一些,作为设计的责任人,你对设计全权负责,而非那个你连见都没见过的牛顿或者伯努利……”
说到这里,台下传出笑声。
吴盛开也笑了笑,又说了一些他对理论和实际的看法,重点在于提醒年轻的工程师们要注重实际,要警醒,越是伟大的理论越有可能成为陷阱。
吴盛开此行之前,是看过攻坚组的文字报告的,进展情况另吴盛开吃惊。但同时他担心,如果仅是闷头造车,那进展再快也没有意义。
经过次一番交流,吴盛开打消了顾虑。他当众表扬甄虎,认为他对大方向的把控非常到位。甄虎当即解释说,他只是挂名组长,真正工作都是有组员们做的,尤其副组长同志,很多大框架都是副组长指定的。
吴盛开满脸笑意地对正青春点点头,说道:“小同志不错!”
可见,他误以为正青春是副组长。
甄虎正要解释,吴盛开已经说出他的第二个疑问。
炮筒变性能的计算方法。
张苗苗责无旁贷,起身解答,把第四强度理论和有限元结合的方式介绍一遍。张苗苗不善表达,但这些工作是他亲力亲为的,介绍起来自然如数家珍。
吴盛开听得非常认真,两手撑在桌面,上身微微前倾,那聆听的样子很想是小学生在上课。
凡是遇到感兴趣或者有疑问的地方,他就会记在本子上,却绝不会冒失地去打扰张苗苗的表达。
张苗苗的讲解结束,参谋长就迫不及待地开口发问。问的问题非常多,也都是关键,看得出来这位首长绝非故做样子,而是真的有深入思考。
当然了,这些问题是难不住张苗苗的,除了最初的慌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