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所谓帝皇权术(2/3)
集李显李旦的黑材料,想要杀死这两人。但是,武则天清楚,让亲儿子继承皇位,自己还是母亲。
让仇恨自己的侄儿继承皇位,她不但得不到祭祀,她的儿子、女儿、孙子、外孙、孙女、外孙女,整个家族,全部都会被武家人杀死。
她只是在利用武家人而已,犯不着做出那么大的牺牲。所以,任凭武家人如何上蹿下跳,她都不会杀死自己的亲儿子。但是,同时她也要断绝群臣的非分之想,否则她马上就位置不稳。所以,在表面上,她还是要给武家人一点念想,他们好好监视那么多不安分的大臣们。
历朝历代的皇帝,最要紧的工作就是做好平衡。皇帝的位置谁都想做,但皇帝一个人再苦再累,也防不住那么多人。性价比最高的办法就是,让各种有可能挑战她的势力互相斗起来。如果各种势力势均力敌,谁也吃不掉谁,那皇帝的位置才安稳。不仅大臣们的势力要平衡,皇子们的势力也要平衡。
为了皇位和富贵,皇子会和大臣结党营私,互相斗争。如果平衡起来,那皇帝的位置还算安稳。如果一派打到了其他派别,那皇帝的位置也不安稳了。
历史上,皇子们抢班夺权,逼死皇帝的事情数不胜数。武则天之前,就有李世民杀死哥哥弟弟,逼李渊退位。
再往前,有隋炀帝杨广斗倒哥哥杨勇,逼隋文帝杨坚退位。
这种事情,太多太多,武则天不得不防。
尤其是,她改唐为周,本来就不合法。
如果发生政变推翻她的统治,那是天命所归、理所当然。
如果她立李显为太子,很快就会有很多人聚拢在李显周围。
大家都知道,拥立未来的皇帝才最有前途。
武则天在钢丝绳上辗转腾挪,终于做到了平衡。
可是,好不容易做到了内部平衡,外部又不平衡了。
武则天改朝换代时候,杀死了很多反对她的军队将领。
导致本来还算平静的边疆又动乱起来。
北方的默啜可汗,打着弃周复唐的旗号叛乱。武则天镇压不成功,谈判也不成功,只能想其他办法。她只好把李显召回,立为太子,这就堵了默啜可汗的嘴。
再让李显出面去募集军队,人心所向,几天就招到五万人。
默啜可汗看到大军压境,就退回漠北了。
经过这事,武则天清楚地看到,老百姓还是忠心李唐皇族的。
如果她再把李显废掉,那么老百姓肯定不答应,边疆也会动乱。
李显重新被立为太子,大臣们吃上了定心丸。可武则天很担心,万一有人迫不及待、要她马上退位呢?
所以,她还得让武家人好好监视不安分的大臣们。但是,既然立了李显为太子,武家人就没了退路。
武家人多次陷害李唐皇族,李显登基后,他们难免被清算。没有了后路,一眼看到底,武家人还会尽心尽力地监视大臣们吗?
怎样既让武家人好好监视大臣们,又给武家人准备一条后路呢?聪明的武则天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那就是“李武合流”。她让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和梁王武三思、定王武攸宁等人,在明堂昭告天地,发誓和睦相处,誓言刻在铁券上,藏在档案馆里。让李显的女儿永泰郡主嫁给武则天的侄孙武延基,成为魏王武承嗣的儿媳,另一个女儿安乐郡主嫁给武则天的侄孙武崇训,成为梁王武三思的儿媳,又一个女儿新都公主下嫁武则天的侄孙武延晖,成为陈王武承业的儿媳。
让太平公主嫁给定王武攸暨,还生下两个儿子两个女儿。这样一来,和水土为泥,李武两家变一家,就能和睦相处了。武则天觉得,凭借她的绝顶智慧,问题终于解决了。
可是,旧问题刚刚解决,新问题又冒出来了。李武合流的速度太快了,朝廷又失去了平衡。作为李武合流代表的太平公主势力迅速崛起。武则天年纪大了,又发出了明显的还政于李家的信号,
无论朝廷还是民间,都流传着她要退位的风声。武则天活着一天,就要掌权一天,哪里容得下大权旁落。于是,她放手让面首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扩充势力。
给两人建立了控鹤府,发展出李武之外又一派势力。二张势力越来越大,牵制了李武势力的发展壮大。
太子李显的女儿永泰公主,嫁给了魏王武承嗣的长子武延基,快要生产时,她的哥哥皇太孙李重润来看望她,三人偷偷议论起了二张势力的日渐壮大。没想到此事被人告发,三人都被武则天赐死。
二张也曾考虑过倒向李显,甚至李显回京被立为太子,都有二张向武则天吹枕头风的功劳,但是,武则天用自己的孙辈之死为代价,让二张和李武结下了永远的梁子,再也没有可能联合起来。
虽然李武势力损伤惨重,但事后武则天把禁军指挥权给了李旦,作为对李武势力的补偿,李武势力和二张势力严重对立起来。武则天又取得了暂时的平衡。
二张一派的富贵荣耀,完全来自于武则天,他们陷害了那么多大臣。
武则天如果退位,他们立刻就会被清算。因此他们极力阻止李显继承皇位。
拥护李显的大臣们,搜集了二张的无数黑材料,可武则天无动于衷,怎么都扳不到二张。
李显自己倒是不太担心,他的太子位置很稳固。武则天肯定不会传位给二张,她已经八十多岁了,
大病了好几次,眼看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