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书屋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上党旧事》

笔趣阁书屋(00kshu.cc)

首页 >> 上党旧事 () >> 第128章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00kshu.cc/217490/

第128章(1/2)

第128章

刘宝库拿着刘福禄的信赶着马车到游风约新安里去拜见李三太,他是第一次来这里的,翻过五龙山往东就是一望无际的山脉,远看群山重重叠叠,镶嵌在天边的层层山峦,似在妙曼的云层里徘徊,显得分外壮丽。

这里的百姓就生活在山峦里,夏季到处是幽幽的绿叶伴随着千姿百态的山鸟,山鸟站在绿荫丛中的叶枝上尽情的欢唱。听东家说这里就是世外桃源,来到这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清新平静无忧无虑的清闲生活。

过了这段层峦叠嶂、隐天蔽日、连绵起伏的山峦就是河南、河北的边缘,有小西天的绝壁,有大峡谷的深奥。

见到李三太,刘宝库将刘福禄的信递给他,李三太看罢信说道:“这个刘福禄到是一个为百姓做事的好官,可惜他就是一个里正啊。”

“刘乡约听说东面游风约又有人起事了,有这回事不?”刘宝库问。

刘福禄信上说的啥,刘宝库没有看,他懂得这是规矩,其实他的信上也就是告诉李三太他在庄上造池的事,这个事不用说也是一件大好事。听说民国的税赋更高了,不知道对与不对?是不是苛捐杂税?苛政猛于虎?又听说游风约那面又有百姓起事了是真是假?这民国的天下是不是还坐不稳?

李三太将信叠住压在他的那些书架下面,心里嘀咕起来,这刘老弟也是六趾子挠痒痒,一个老百姓哪能管得了世道上的事情,自己来不了还托人过来要问个端底。

于是从书架上拿纸墨,让刘宝库帮忙研墨润笔,然后正正规规给刘福禄写起了回信。

写罢回信,李三太告诉刘宝库:“这年头正处乱世,百姓起事也是自然,像我们这里也觉得有不合理的赋税,于是就选出一些知书达理之人士去找到县府如实反映百姓之苦,现在是民国了,民国实行民主,提倡自由平等,允许游行示威,给官府提意见。”

“还能给官府提意见?”刘宝库问。

“那当然,民主吗,三民主义吗。回去好好学学。”

“三民主义”。刘宝库听说过这个词。

“你要不着急回去的话,就上南面去看看,就是铁瓦岭那一带,那里的百姓正准备起事呢,游风约南面归壶关县府,北面归平顺县府,不是一达哩。”李三太道。

提起要给壶关县府搞民主游行示威,他刘宝库愿意去看看,他还没见过这个场合哩,听说前几年保银、保顺就是在庄上闹鸡毛传单的事,那个时候还没有民主哩,现在民主了,三民主义了,官府支持闹?

刘宝库告别了李三太,拿上他给东家写的书信,赶着马车一溜山脚朝南而去。铁瓦岭那个地方很出名,他早听老人讲述,铁瓦岭就是专门聚集山民起事的地方,那里的铁瓦庙就敬奉着替天行道的“柔风神”,保佑乡民起事。

马车顺着车辙的痕迹往前奔驰,刘宝库坐在前面,无意浏览这葱葱茏茏的山林世界,掏出李三太给东家写的那封信看:

“宣统三年武昌起义,孙中山宣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之精神,推翻大清,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即宣统皇帝宣布退位,建立民国。没多久袁世凯上台替代了孙中山之大总统位置。民国四年,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中华帝国,全国掀起讨袁护国运动。民国五年袁世凯驾崩,张勋掩护清帝复辟,带着数千辫子军开进北京,之后又被讨逆军击败。纷乱数年,刚刚建立的民国安有民国之民国?唯有贤弟脚踏实地为百姓谋福祉才为之义举也……”

这次在铁瓦岭起事是王明亮的儿子王怀德回来了,他是从晋南回来的,那里的百姓因交不起民国这个繁重的赋税开始起事“罢种罢收”了,大家聚集起来拿着锄锵犁靶农具到县府,将手里的农具都交到府衙,县府衙门里外都是百姓扔下的农具,大家吆喝着不种地了,让县府的官员去种去完成粮税。

王怀德知道父亲王明亮当年起事是为了推翻大清政权的,是惩治那些**了的乡绅恶霸的,结果大清的官退位交权了,民国的官却把起义的领导人正法杀头了,还让那些恶霸乡绅上了台。

王怀德这次是跟刘福禄的儿子刘保顺一起来的,他们当年都是干草会的骨干,是侥幸逃走的。刘保顺跟王怀德都是在游风约乡学读书的,他们的关系很要好,哥哥刘保银跟赤岗走后他没有跟着去,他是和王怀德跟着马天叙走了。

马天叙写的一手好书法,他们跟着马天叙就在晋南一带开了个书画馆,一边学书画一边帮马天叙卖字画收学生度日。见到那里的百姓纷纷到县府抗税抗粮,闹的火热,便跟马天叙说要回一趟铁瓦岭。

马天叙知道青年人那种铳子脾气,一燎就着,栓也拴不住,就让他们去了,临走嘱咐他们说:“千万不要动凶打砸抢,焚烧房屋。民国了,要文明了,不使响马那一套,免得吃亏。”

二人谨记,拜别马天叙。

二人到了铁瓦岭找到先前的干草会弟兄,写下传贴:“天怒人怨,苛政猛于虎,大清已去,民国尤甚,百姓犹如雁过拔毛……五月十五日……铁瓦岭拜祭柔风神灵……”

把传贴封好,插一根鸡毛,然后交于众弟兄,由众弟兄开始按照老办法往下传,只要将传贴塞入该传人的门缝或扔至院落,这传贴就会一传一,十传百地不胫而走。

发传贴的不需要亮明自己的身份,不需要说出自己的名字,乡民

状态提示: 第128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