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抓关杀(1/2)
站在介亭的望楼上,任旐指着城下的山河说:“计斤城第一个问题是水源不足,城北面虽有一条小河,春末到秋初水量不小,但深秋和冬天并不足以提供数万人的饮水和日常使用,更不要说做手工业。
第二个问题是经过百年的发展,计斤城如今已经被约千户豪族和百姓全部占据,只剩下一个介亭属于官府所有,让他们搬走的代价绝不会小!计斤城城墙如今只有不到一丈高,城墙的砖、土也基本上被百姓取走以盖房屋。”
强拆?赎买?
刘备穿越前见闻过不少拆迁,知道长居于某处的富裕百姓往往对拆迁深恶痛绝!同时也知道大量的房屋陈旧的城市居民、贫穷或没有社保的农村居民哭着喊着等着拆迁以一夜爆富。
然而计斤城毕竟曾经是城,并且曾经是古莒国的首都,有着围墙,有着完善的下水系统,有负责治安的介亭,比周边海盗、山匪横行的地方安全的多,故而居住着不少在黔陬县有头有脸的乡绅。强拆多半一定会引起矛盾,要是闹到太守那去,作为县长的刘备也够喝一壶了。
刘备在抓掉了不少头发后说:“我们为什么一定把计斤城作为县治?可不可以换种思路,到东面的的低洼地区去建设新的县城!”
任旐和关寿面面相觑:“从来建设城池,都是在土地坚实、向阳之地,如今改在低洼地区,要是被水淹了怎么办?”
两天之内,刘备骑马将周边方圆数十里都走了一遍,指着新绘制的地图说:“你们看,计斤城南面有店子河,东面是一大块平原,再往东面,才是一片沼泽。我们如今要做的,不是填平沼泽,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挖深沼泽!”
关寿回想起刘备在美稷附近建设的水利工程,忽然有了明悟:“挖深沼泽是何意?莫非要建一个湖?”
刘备:“对,取沼泽之泥土,揉成土坯,可以烧制砖头、陶器,砖头可以用作城墙建设,陶器可以出售和自己用。挖深后的沼泽成湖,可以养殖鱼类,可以灌溉周边,还可以停泊船舶,沼泽的泥土还可以改良田地土壤。”
任旐不清楚停泊船只有什么用,但对建立水利工程是有心得的:“以前我们建设水库,一般都建设在地势较高的山谷等地,借助地形,引导水从高到低流,所以事半功倍。
如今湖设置在下游,灌溉面积将减少,县城的排污也将污染湖水,我是真的不明白。”
刘备:“你说得很有道理,我不是不明白,而是经过测量发现,东面十余里外的沼泽过于低矮,若要填平,工程量太大,非我们现在力所能及。何况这片沼泽靠近海岸,不是没有海水倒灌的危险。如今将之人为挖深,若有海啸,就能够积蓄海水,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新城被淹没。
县城的污水当然不能完全进入东面沼泽,但稍微排入一些,有助于灌木、水草的生长繁衍,还能起到改良沼泽周边土地的作用,以后每年挖一些污泥,就能给其他农田增加产量。
至于县城的饮水,可以从黔陬县引水,也可以从胶水上游挖渠引水。”
。。。
春天,最重要的决计不是新修县城,而是垦田以待秋收!
黔陬县衙暂时迁移到计斤古城的介亭,实际上并不会立即聚集大量的百姓。
对计斤以东一直到大沽河的大部分土地,黔陬县都只花了很少的钱,就变成了官府之地,而且很多钱并不是直接付给卖主,而是以抵扣税负的形式,这样,相当于空手套白狼,或者说用杠杆的方式以少量资金撬动了更大的格局。
刘备、任旐、关寿等也买了一些地,而且不少是东边低洼之地。
县丞伏海笑话道:“可能被水淹没之地,买了做什么?”
任旐的农耕经验比伏海想象中的更高明,除了抢种粟麦,任旐将一些低洼之地改造成小水池,并打算将更多的低地建设成水田。青州此时气温逐渐下降,不具备种植两季的条件。淤泥中丰富的腐殖质,小水池提供的灌溉,能够使水田的产量成倍的高于粟麦旱地。
而协助任旐的,是他的青州老乡,来自于东莱曲城的王翁。王翁曾经逃难到幽州,既跟刘备参过军,更多时候在渔阳协助任旐种田。王翁将罪犯和灾民编户齐民,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服从意识,换句话说,必要时可以当成军队拉出去打仗。
。。。
开垦新田,购买种子、耕牛,修建水渠,新建城池,每一样都是县里花钱的大事。即使刘备有上百万钱,依然捉襟见肘,因为不可能将黔陬的地都买下来,也不能总替官府给钱,需要县里自己有造血能力。
计斤在前汉时,设有盐官。到了后汉,光武皇帝合并减少机构、与民生息,于是盐官取消,盐务直接归县里管辖,县里既拥有几块晒盐场,也收盐税。之前几任县官或者与地方豪族勾结,或者自己参与到走私私盐,导致县里的盐税大大降低。
若非是县长,刘备也眼红私盐贸易,在渔阳,他就和夏侯博、张虎一起就干过贩卖私盐的事。
可如今只有三个字“抓!”“关!”“杀!”所有走私私盐之人,一律抓起来,关到县里的屯田点和工地上去,所有持刀剑矛戟弓弩反抗的,一律杀之以绝后患。
正因为严格的政策,既使得县里盐税收入大大提高,同时造成不其的伏氏、宋氏等怀着深深不满。
。。。
胶州湾像一个美丽的青花瓷盘,并不太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