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太尉求贤(1/2)
“卿等议一议,该如何奖赏?”皇帝指着几份奏章,让公卿们传阅。
太尉掌四方兵事功课,在军事方面拥有赏功罚过的权力,故新任太尉段颎率先发言:“交州刺史朱俊平定南海郡孔芝,交趾郡梁龙叛乱,功大可封侯,赏赐黄金五十金。乐浪太守斩杀一千二百余高句丽人,如若属实,可荫其一子为郎。”
司徒袁滂非常诧异:“如若?太尉是对乐浪的战绩有所怀疑?”
太尉段颎:“当然!臣怀疑滕述、刘备有虚报数据、杀俘冒功之嫌疑!”
皇帝问:“为何?”
段颎:“既然是大胜,俘虏必多,然而斩首数一千二百余,俘虏才八百余,臣熟知军事,确实不明白斩首数超过俘虏数的道理。”
群臣叽叽喳喳一阵骚动,当即就有人提出:“既然乐浪的数据需要核实,那么交州的数据也需要核实,奖赏才显得公正、严肃。”
段颎却说:“交州的数据应该没多大问题。而且交州路途遥远,气温又高,等使节到了,尸首都腐烂了。”
司徒袁滂反驳道:“斩首验级本就是lùn_gōng的前提,且公正为先,不可偏废,不应只验其一而不验其二。”
打了胜仗当然是好事,可想到后续的大量赏赐,却让皇帝一点都高兴不起来,此时当真希望他们虚报战功,好将赏钱少发一些。同时交州既然已经安定下来,交州诸太守就不必任免能臣,可谁出的买官钱多就任命谁,于是开口说:“好,那就把朱俊招回来议功劳,同时派一个正直的大臣前去做交州刺史,这个人选卿等议一议。”
至于交州几名太守人员,皇帝既已经打算卖官充作军费,当然就没有商议的必要。
。。。
一个月后
朱俊得到诏令,赏黄金五十金,征为谏议大夫,回朝中议功劳,心里别提多歪腻了:“当初宫中流传出消息,谁能平定交州之乱多半会封侯,如今怎么一句话都不提?”
朱俊于是准备好酒菜礼物,说是给新刺史接风洗尘,席间悄悄问原因,新任刺史说:“本来是可以封侯的,因为乐浪郡滕述、刘备的奏章有问题,连累兄弟你也遭了罪。”
朱俊因此心中怀恨,但依然将信将疑性。
一路行到淮河边,遇到担任县丞的孙坚,朱俊是会稽上虞人,孙坚是吴郡富春人,同州临郡,共为钱塘江边人,相距约两百里,还都参加过平定许生之役,朱俊视孙坚为有为青年,孙坚尊朱俊为先达前辈,互相仰慕,多有交情。孙坚自然大加款待。朱俊又向孙坚打听情况。
孙坚与刘备有仇怨,一直寻找报仇之机,怎么可能不下眼药水,添油加醋把刘备说了一顿,末了说:“刘备一个黔陬、琅琊的海关都尉,不干好本职工作,竟然跑到乐浪去打仗。对高句丽的这场胜利,反正我是不相信的!”
朱俊咬牙切齿:“我千辛万苦,甚至自出家财招募乡党,大战十三次,这才迅速平定叛乱。封侯之功被小人所耽误,真真令人气愤。”
。。。
朱俊行到雒阳,备了厚礼登门拜访太尉段颎。
寒暄之后,段颎说:“朱大夫可怨恨老夫指出了乐浪太守奏章中问题,延迟了你的封侯之赏?”
朱俊说:“下臣不敢,检验战绩本就是太尉大人的职责,正因为有段公这样的良臣严格把关,才显出军功的弥足珍贵。否者军功侯爵满天飞,我等又为何孜孜以求呢。”
段颎:“你很不错,很对老夫的胃口。那刘备年不足弱冠,能立下多大功劳?还不是袁家抬举,找人处处维护,占了旁人的功劳。”
两人心有戚戚,谈了半个下午,互相感到相识甚晚。段颎甚至拍着胸脯答应朱俊,改日带他找宦官王甫、赵忠等疏通,一定为他搞定侯爵!
朱俊完全没想到高高在上的太尉如此平易近人,于是千恩万谢,依依不舍得离开。
。。。
送走了朱俊,段颎心中份外畅快:不论最终验首级的情况如何,朱俊对刘备的怨恨已经深深地种在心田,未来总会长成参天大树。
本来以段颎三公、大汉第一名将、凉州第一人的身份,犯不给小小一个刘备上眼药。实在是刘备提升过快,将身为关西将领的夏育、田晏等压倒了下头,引得他们集体不满,经常在来信中抨击刘备,引起了段颎的警惕。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是两汉以来长期形成的惯例。以前有“凉州三明”,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段颎字纪明,三人先后闪耀于帝国西疆、北疆,如今关西却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年轻将领,让段颎忧心忡忡。
段颎翻看着几年来一个个战役,夏育、田晏在北伐鲜卑中实在表现糟糕,臧旻、陶谦、刘备、公孙瓒却闪耀北疆,卢植、阳球等在对内镇压叛乱上也很有功绩:“将领辈出的关西,如今竟然人才凋零,被关东压了一个头,可悲、可叹!
尤其是幽州系将领,阳球、卢植、邹靖、公孙瓒、刘备等,近几年就如同春笋一样,呈现集体冒尖之势,公孙瓒、刘备两人甚至才二十岁上下!咱们关西怎就没有这样的人才呢?”
臧旻、陶谦都是来自南方而在北疆任职,如今与袁家,与幽州系将领颇有渊源,段颎担心他们的合流会进一步压缩关西将领的空间,因此拉拢根基浅薄的朱俊入关西阵营,离间朱俊与袁家、刘备、卢植的关系,就成了一招妙棋。
“夏育、田晏两个小子,勇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