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王莽光武之误(1/2)
卢养:“不患寡患不均,不患贫患不安,行仁政的关键是减少田租、赋税,耕者有其田。”
郦炎:“说得好。只是耕者有其田太困难,昔日冯谖焚薛地百姓借条,使孟尝君得薛人之心。我建议,向皇帝陛下申请免除一年赋税,同时行文要求各县豪族免除田租和借款利息!”
关羽不以为然:“我是个大老粗,士卒出身,不知道圣人和仁政对平定叛乱有什么用。要是行仁政就可平天下,孔子、孟子、董仲舒、郑玄才应该做皇帝或霸主,而不是齐桓、秦穆、汉武、汉桓、檀石槐。”
“你说什么!不许侮辱圣人、大儒!”
郦炎、卢养站起来,指着关羽额头,引经据典批评起来,唾沫横飞脸上。
关羽一手一个将二人推到几步远:“乃公才不信什么圣人,士卒才不信圣人,乃公只信刘侯。”
夏侯博、张飞急忙居中劝告:“都是同僚,有话说话,斗气劳什子气。”
“都静一静,大家都听我说。”拥有后世的知识,刘备可以很容易理解东汉末年的社会矛盾,“光武皇帝依靠世家豪族力量迅速扫灭铜马、绿林、赤眉起义,胜利后,首先封赏有功劳的官员、将士,并让大部分士卒到地方复员。此时光武皇帝遇到一个大困难,没有足够的土地给复员的将士们,光武帝数次下诏,州郡县依然解决不好这个问题。”
张飞最近修身养性,读了不少书,奇道:“怎会如此,建武初年百姓虚耗,十存二三,应该到处都是空地吧。”
关羽亦奇怪:“光武皇帝是开国皇帝,是全天下最有权力的人,下个诏书谁敢不从?”
郦炎思索片刻:“还真有此事,光武皇帝下令‘度田’,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结果刺史、太守多为诈巧,以度田为名,兼并聚小民之田,并将百姓的草庐房屋屋、里聚村落度为田地,导致小民‘遮道啼呼’,同时优待照顾豪右,侵夺苛刻赢弱。”
卢养:“当时有陈留上计吏的小抄上写着‘颖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光武帝责问上计吏,吏拜伏于地,不敢说。
孝明皇帝时年十二,据实告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上计吏这才老实交代。
光武皇帝大怒,派出亲信官员分赴各地,监督州、郡度田,考核州郡长官贪污者,打击豪右抗法者。
之后大量豪族聚众为乱,郡国大姓及将吏,合为群盗,处处并起,攻劫治所,害杀长吏。
光武皇帝多次下令诛杀贪赃枉法和群盗为乱者,每当郡县派兵追讨,盗贼就解散,每当郡县兵离开,盗贼就再次集结。
最后,田虽然度了,光武皇帝对于世家豪族大姓占据的大量膏腴田地却给予承认,条件是按时交纳赋税,复员士卒只能占据水源不佳、贫瘠、或丘陵土地。”
刘备:“度田一事,实际上只做做了前半篇文章,没有起到遏制土地兼并、耕者有其田的目的,最终不了了之。你们知道为什么?”
众人皆摇头
刘备:“因为反抗度田、聚为盗贼以青、徐、幽、冀、南阳最为严重。而这几地又是功臣最为集中之地啊!反对度田的,本就是建立后汉帝国的功臣们!豪族地主占光武帝手下功臣比率太高。”
云台28将,无一出生平民!东汉政权先天不足!先天阶级矛盾突出!
之后贫富差距越发大,执政者无法扩大蛋糕,分蛋糕就是最大难题。数次党锢之乱、宦官、外戚、世族、区域之间的激烈斗争,清流浊流、官宦士族的激烈斗争,黄巾起义、各地叛乱,从根本上讲都是东汉社会主要内部矛盾——分糕点(蛋糕)的矛盾爆发造成的。
诚然,郦炎、卢养都是杰出人物,他们敏锐地发现了后汉倾颓的根源所在,勇敢地提出了耕者有其田。
但他们没有开出正确的药方。
刘备、公孙瓒、王门、李定本身就是大地主,张飞、郦炎、卢家、田楷、阳雍等则是中小地主或商人,支持他们的也多是地主、商人、富农。
没有什么错误比背叛支持自己的人更恐怖。用后世做比较,行仁政、减赋税、少徭役、均田地等都是“改革的深水区”,需要极大的政治智慧、政治威望和壮士断腕的决心。不搞一定会亡国、为农民起义说淹没,搞不好就会像光武帝一般给后世留下慢性自杀的毒药,搞快了就像王莽一般立即自掘坟墓!
。。。
刘备:“王莽作为接受禅让的伪“圣人”颁布井田令而败亡,光武皇帝作为开国之君度不好的田地,分不均的糕点,我刘备现在只是一个都尉,何德何能自信能做到!”
若刘备同王莽、郦炎、卢养一般,只认识到分蛋糕这个内部矛盾,只开出行仁政、耕者有其田、均田的药方,在政治上就太过幼稚、天真,绝对不配“玄德不出,于幽冀百姓何”与“春之甘霖”的评语。
刘备:“当前合适的方案,是农民、流民交租交息,豪族地主减租减息,我静海刘家带头降租息。”
郦炎:“可是。。。”
刘备打断郦炎:“豪族愿意跟随,我们欢迎;不愿意的,我们也不强迫。”
郦炎涨红了脸:“可如此一来,叛军裹挟的流民怕短时间无法回归家乡,无法迅速削弱叛军力量啊。”
卢养责问道:“目前,豪族地主们多半愿意减租减息,叛乱平定后多半又会继续苛刻,一苛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