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楚人失弓(1/2)
截教死的死,被西方教度化的度化,连教主都关禁闭了。而阐教现在眼看也要维持不下去了,一批弟子准备投靠西方,剩下的弟子也是独木难支,难现辉煌。
曾经三界最鼎盛的道脉三教凋零至此,如何不让清虚道人呜呼哀哉。
“到底是为什么?”
芸姚看清虚道人难受,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对方,她也不知道为什么。或许就好像太上老君说的那样‘反者,道之动也’,道是永恒在变化的,有触底反弹就有盛极而衰,道脉三教在封神之战前到达顶峰,三代弟子都已成为三界之主力。但封神之战后,三教衰落,西方兴起,此消彼长不过是天道的阶段性调整罢了。
只是天道一动,三界受苦,神仙也逃不了。
清虚道人冥思苦想,突然灵光一现:“我知道为什么了,就是因为没有礼仪道德,以前我们仙人都只为修为,敌人可杀,亲人可抛,同门可残,但这是不对的,所以才有孔夫子提出‘仁义礼智信’,这不仅仅是做人的道德,也是做仙的道德。我的这些师兄们正是因为没有道德,所以才会毫无廉耻之心,只顾修行。”
芸姚表示这可是阐教弟子自己说阐教门人无耻的,和她可没关系,元始天尊要罚就罚清虚道人。
“我决定了,回去仙界之后我也要办学,我也要传播仁义,让三界都学会道德。”清虚道人发下宏愿,顿时体内道基结果,不过他好似毫无察觉,也并无欢喜之情,只是对芸姚淡淡地说道:“我要回去修编《周易》了。”
这是孔子给颜回的任务,芸姚看着他的背影,心想修完《周易》,他就要飞升了吧。孔子会很伤心,因为颜回是他最喜爱的弟子。
《尔雅》修编好了,孔子大加赞赏,并给弟子讲述《尔雅》的用法,大家也啧啧称奇,第一次使用工具书,感觉非常奇特。
不过当孔子想要把《尔雅》推广到全国的时候却受到阻碍,虽然大家都觉得这是好东西,但就是没大夫愿意去推广。
孔子多少有点失落,觉得自己的主张不被接受也就算了,毕竟和各国大夫有利益冲突,可《尔雅》这么好用的工具书都不被接受,真不知道这些肉食者到底在想什么。
“明明《尔雅》推广有利于安天下,他们也都看出来了,却偏偏不接受。如果说我的主张会动摇他们的利益,但推广《尔雅》又不会有影响。”孔子是很务实的,虽然他对利谈得不多,远远少于礼,但依靠仅有的几次对利的表述,也能知道孔子很清楚天下人都在为利奔波,但他坚信有些东西比利更加重要。
后来孔子的门人在道德上是打折扣,推行的主张也是越来越现实,最后到了荀子,都不知道他到底是儒家还是法家了。
荀子一句‘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更是直接表示道德高地根本没用,就差说只有利益才是永恒的了。也难怪荀子的学生韩非子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
“因为天下不稳定,如果现在推广《尔雅》,等到瓜熟蒂落,胜利果实还不知道在谁的手里呢。他们又怎么愿意为他人做嫁衣呢?”
毕竟‘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耕耘却不参与收获’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特别是在这个朝不保夕的时代中,大家更愿意党同伐异,去抢夺别人的果实,而不是自己耕耘。
面对芸姚的话,孔夫子说道:“昔日楚王失弓,左右欲寻之,楚王却说‘楚人失弓,楚人得之,何必求也。’我却认为大可不必限定楚人,可说‘人失弓,人得之’,推广《尔雅》乃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最后都是天下收益,又何必纠结一家之得失?”
孔子通过把楚人改成人,成功走出了民族主义,真正是仁爱天下。
芸姚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道理是这个道理,可关乎利益,谁又能真的放下呢?只怕真的只有圣贤再世才能不计较得失,推广《尔雅》。
“你不失望么?”孔子发现芸姚很淡定,一点也不难过,自己的杰作不被人接受还能如此淡定,还真是少见。
“有一点失望,但《尔雅》的存在早晚会被人认识到的,真金不怕火炼。”
“哈哈,好一个真金不怕火炼,有时候我真想拜你为师。”孔子对芸姚时不时冒出的惊人之语已经习惯,忍不住想要看看芸姚肚子里到底装了多少知识。孔子看得出芸姚从来没有展现过全力,不管是学习还是辩论,甚至是编撰《尔雅》,她都是游刃有余,可谓是深不可测。
“芸姚,你可知安定天下之法。”因为芸姚深不可测,所以孔子要问一个同样深不可测的问题,那就是安天下。
芸姚说道:“这个问题我可不敢说,只能说得先给‘安天下’正名,到底什么才算‘安天下’?关于这点,尧舜有尧舜的说法,汤武有汤武的说法,一百个国人就有一百个说法。我说了不算,只能等后世一代代人去探索,去正名,最终达成一个让天下人都满意的共识才行,只是这个过程会很残酷。”
“你可做我的老师。”孔子诚心诚意地说道。
“不敢不敢。”芸姚连忙行礼。
孔子感慨道:“以往我以周礼为共识,现在想来确实过时了,没有不变之共识,未来若是真的有一个人人都是国君的世界,那么共识还会发生变化。”孔子不崇古了,也开始展望未来。
不过现在要他去帮劳动人民说话也太晚了,孔子也没这么精力走基层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