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做点什么(2/3)
战,还是有一定底气的,底气的来源,便是这几年农家肥的普及让举国上下粮食增产。只要有粮食,能让士兵吃饱,国家就打得下去。
战争,一旦陷入胶着,打的就不是人数的多少了,而是国力,谁先耗不住,谁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连续半个月,每天都有关于边境战场的新消息传来,各有死伤。
北面三国没有第一时间同时大兵压境,恐怕是存着用三个国家的力量耗死大离王朝的准备。
到目前为止,双方还算克制,都是士兵在厮杀,像夫子那种存在的高端战力并未出手,倒不是说要保存实力,而是真到了那个时候,大概就是最终决战的时刻了,赌不起啊,一个那样的存在,生与死很可能干系到整个战局的走向以及国家的兴亡,没人敢第一时间动用这种力量……
李秋每天都在关注这些问题,从民间了解,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他一天比一天焦虑。
他得到的消息,有时候会以发牢骚的方式告诉云景,有时候会自己闷在心头琢磨。
某一天,云景发现他们的住处多了一个沙盘,李秋从那之后,只要没教云景东西的时候,他都会站在沙盘面前皱眉沉思,根据得到的消息在沙盘上推演战局。
“师父恐怕是想上战场了,那一天,或许已经不远……”
将这些看在眼里,云景内心也有了紧迫感,如今战事陷入胶着,鬼知道会打多久,一旦局势失控,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必定会波及自身和家人的。
所以云景觉得有必要做点什么。
生在这个国家,十年了,这里有自己的家人,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老师,也是这十年来国家的安稳,才给了云景成长的时间,他对这个国家还是有强烈归属感的,他云景并非白眼狼。
谈不上太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人格,但云景哪怕是为了这个国家给了自己生存生长的空间也好,为了家人亲朋也罢,亦或者是为了自己,站在他的角度,做点什么并没有错。
纵使改变不了什么,但尽人事听天命,自己去做了,问心无愧!
云景本身的性格就比较温和,加上这些年来师父的教导,他的性子很稳,是以即使决定了要做点什么,却也没有急着乱来,以免难以收场,甚至还可能添乱。
他对自己的认知跟明确,目前小人物一个,没有改天换地的手段,没那金刚钻就不去揽那瓷器活儿,谋而后动总比添乱来得好……
在云景默默计划的时候,作为他师父的李秋,也在履行着自己的承诺。
有一天,他告诉云景,已经为他弟弟云冬物色好了一位师父,对方已经答应收云冬为徒了。
对方是一个老举人,姓赵,如今快六十岁了,家里还算有些家业,但日子并不好过。
赵老举人的日子不好过,并非是指物质上,而是精神上,早年间他当过官,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叹的是,他当官时期,曾抓过一个为非作歹的练武之人,对方刑满释放后,怀恨在心,某天摸黑去了赵老举人家里,那时他在外公干,等回家之后,一家上下被杀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个年幼的孙女被家人放脚盆藏井里才逃过一劫。
赵老举人虽然是当官的,可也是正经读书人出身,有师承的,还有一身好武艺,亲自手刃了仇人。
仇是报,可家没了,伤心欲绝心灰意冷之下,他辞官而去,在新林县安家细心养育孙女。
李秋和他认识,是早年间的‘同年’,这些年也多有书信来往,他去信赵老举人,说给他介绍一个徒弟,对方想到一身学问到底是要传下去的,也就答应了下来。
赵老举人答应,也并非单纯的因为和李秋的关系抹不开面子,其实也有自己的考虑,他毕竟是要老的,会死的,自己老了死了,孙女就没着落了,找个徒儿,一来自身学问有了传承,再则,也算是给自己孙女留条后路。
徒儿徒儿,师徒关系,亲如父子,有个徒儿帮衬着孙女,将来死了也能安心。
赵老举人答应收云冬为徒,甚至还答应来牛角镇定居,还会在学堂担任教书先生,方便教导云冬……
云景严重怀疑,师父是在安排后路,估摸着准备自己走后让赵老举人担任学堂的山长,否则的话,赵老举人完全可以将云冬接去县城受更好的教育。
这些云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师父有自己的思想和打算,自己无力改变什么……
赵老举人收云冬为徒那天,云景一家和李秋都去了,在镇上小林楼包了一席,因为当下局势原因,并未大操大办,以免惹来非议。
流程和当初云景拜师的时候差不多。
三拜恩师后,云冬有了个师父,还有一个比他小一岁的师侄,也就是赵老举人的小孙女。
那天之后,云冬就要跟着他师父学习了,不得不辞别父母家人。
那天云冬哭了,哭得稀里哗啦,年幼的他从此离开父母家人身边,很是茫然无助,比曾经云景离开父母身边时强忍眼泪的气氛平添了几分悲伤。
自大儿子云景离开身边后,二儿子云冬也长大‘离开’了,作为父母的,江素素和云山他们不悲伤是假的。
可孩子到底要长大,他们也只能流着泪分别,千叮万嘱,要孩子听话,想家了,就回去看看。
如此一来,他们身边就只剩下小云夕陪伴在身边了。
最是人间留不住的,是孩子要长大……
人世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