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李世民和他的倒霉儿子们(1/3)
太极宫,咸池殿。/p
李世民的寝殿依旧阴森寒冷,李世民每日在此处透过他的渠道看着天下大势。/p
近来李恪明显感觉李世民的身体比先前好多了,连毒瘾的发作也在逐步减少,但是李世民依旧不愿意搬回甘露殿或者把这里的黑色帷帐收起来,更是很少召见大臣。/p
这日中书省逞上来一份李承乾的奏疏,李世民看到一半就眼露出杀机,李恪在旁边看着李世民拿奏疏的手明显很用力。但是李世民看奏疏的整个过程始终没有说一句话,直到把奏疏看完扔给李恪仍然不说话,只是半歪在榻上眯着眼看房顶。/p
李恪接了奏疏看了一半就被吓了一跳,暗道李承乾这是在李世民耀武扬威吗?/p
奏疏中称凯旋大军已经过了函谷关,最多半个月后就能回到省安排长安百官率领长安百姓出城三十里迎驾。/p
后头还附了长孙冲率领家将阴谋夺取函谷关,意图阻止大军过关,被函谷关守将领牛延福朱顺德等斩杀的事情。/p
这份奏疏几乎相当公开打李世民和朝廷的脸,因为谁都知道长孙冲确实是朝廷派去函谷关的,函谷关守将杀了长孙冲迎李承乾进关等于是在打朝廷中枢的脸。/p
可是话说回来,朝廷有什么可以公开的理由不准李承乾率领凯旋大军进关呢?/p
“父皇必须派大将镇守潼关。”李恪急切地道。/p
“嗯。”李世民显然不满意。/p
“还应该昭告天下痛斥函谷关守将的罪行。”李恪忙补充道。/p
李世民听了依旧不说话。/p
“能不能命人揭露我大哥谋反?”李恪试探着道。/p
这样做有损李世民的英名,毕竟皇太子造反他做为老子的反不可能没一点错。就是算错处全在李承乾身上对于李世民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不是还有“养不教,父之过”嘛。/p
却没有想到李世民听了这话只是叹口气道:“若是逆子在洛阳大肆封官时有人揭露他图谋不轨,天下可能还有人相信,现在逆子一心回长安,谁还会相信他要造反?/p
因为率军回长安是合理的,留在洛阳反而是不合理的。/p
再者什么样的大将镇守对皇太子有用?/p
只要不是朕亲自站在潼关上,逆子都可以说是对方图谋不轨,他现在手握数万精兵又是皇太子,他想给什么人定罪就能给什么人定罪。”/p
“那怎么办?”李恪急了。/p
李恪这些日子在李世民的悉心引导下,是真想当皇帝了,突然发现根本拦不住李承乾,他能不急吗?/p
李世民眯了眯眼神色淡定地道:“别着急,有人比我们急。”/p
李恪知道李世民说的是李治和长孙无忌一伙,但他仍然道:“他们明显也拦不住我大哥。”/p
李世民听了淡淡一笑道:“他们能拦得住逆子,咱们父子现在就该想想怎么锄去他们了。”/p
李恪还要再说什么,却见一个内侍双手托着一卷纸轻轻走进来,朝李世民躬身道:“启禀陛下,晋王殿下送来一首诗。”/p
李世民听了看了李恪一眼,那意思是说:你看着急的人来了。/p
李恪扭头朝内侍手里的诗卷看去。/p
“给朕念念,看他写了什么。”李世民说罢还稍稍往上欠欠身子让自己歪的更舒服一些,好像真准备欣赏一首好诗。/p
李恪忙从内侍手里接过诗卷,展开但见开头工笔写着一首诗,后头还有很多内容也不及全看,便先诗念道:/p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p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p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p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p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p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p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p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p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p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p
徐氏载秦女,楼船几时回?/p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p
这是一首讽刺秦始皇求长生药的诗,可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讽刺的是李世民。/p
全诗粗分可分两部分,前头小半部分是说秦王统一天下的功绩,后头大半部分则都是写秦王求长生药而不得。/p
最重要是结尾来一句“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明面是嘲讽秦始皇求长生药不得最终死去,但在李世民听来和诅咒他是一样的。/p
李恪念诗时一直偷看李世民,见李世民起初还有些兴致,但是听到“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时表情就冷了下来,听完最后一句脸色上几乎凝出水来。/p
便只低头看诗句后头的内容,不敢再发出一点声音。/p
过了半晌才听李世民语气森然地问道:“这是雉奴写的?”/p
“不是。”李恪忙回道。/p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语气稍缓道:“那是谁写的?”/p
“是我大哥写的,说是已经传遍了长安城。”李恪低声道。/p
李恪看着李世民心惊胆战,真怕李世民一生气下令把王氏和李白杀了。/p
王良娣虽被李世民贬为庶人,但仍然留在东宫照顾三皇孙李白,现在李治也不得宠了再没有人敢进东宫对他们母子不利。在东宫里连一应礼节待遇都没有变,东宫众人仍称她为良娣娘娘,只是东宫外头都称她为王氏。/p
过了一会儿,只听李世民沉声道:“传雉奴进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