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自身动乱(1/2)
临近八月底时,秦邦屏和陈广所率领的南征军团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抵达了西安城。
二将根据皇帝的指示,拿着谕令和圣旨当天就进驻了西安城,接手了西安的各处城门和关口,然后全军休整待命。
一名随军的执法队军官拿着一份圣旨直奔西安府衙,一路上敲锣打鼓的大肆宣传道:
“陛下令旨,从今日起,西安城防与府仓由羽林军接管,城中原有的守军,全部回军营待命,没有秦邦屏和陈广两位将军的军令,任何人不得出营门一步,违者以军法斩之!”
朝廷突然派军队进驻西安,不可避免的引起了藩王宗室的注意,他们经过四方打探,得知是皇帝的羽林军时,都选择了沉默。
封藩于西安府的老秦王朱谊漶大感吃惊,莫非陕西的灾乱已经恐怖到了这种地步?皇帝把自己的军队都派过来了?
不管是宗藩还是官员,对于军队进入西安的意图和目的根本不清楚,他们只知道人数很多,而且押运了大量的粮草物资,因此都误以为是来赈灾的。
虽然西安府比其他地方稍稍的繁荣富有一些,但也不过能勉强解决温饱而已,此次爆发旱灾,西安府治下的好几个县都是受灾严重区,流民已经开始陆续往西安城涌入了。
在古代,就是这样,本就土地兼并极其严重,良田和好地掌握在士绅的手里,底层老百姓地少不说,还大多是烂田荒地,累死累活也长不出几斤粮食。
而最累最苦的他们,却是税收最高的,也是最为苛刻的。
辛苦劳作一年,收割的粮食还要先给官府交了各种税,剩下的才算是自己的。
除了要交税,他们还要时时刻刻面临士族和官绅的威胁,为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日日夜夜提心吊胆。
他们种出来那点可怜的粮食,交完赋税以后,在没有灾祸和大动乱的情况下,也就勉强能保住自己一家人的日常生活,糊糊口而已。
而一旦出现变乱,将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如果是灾祸加战争一起发生,那基本上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
明末就是如此,小冰河和战争接踵而至,前后更是持续了近三十年之久,这谁顶的住啊。
明朝灭亡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就是战争,从万历年间开始,明军在关外连一场胜利都没有,精锐损失殆尽也就算了,耗资的军费更是天文数字。
而反观建奴,一直以来都是以战养战,没粮食吃了就南下抢劫一波,每次都是盆满钵满。
其实明朝有好多次机会可以击败建奴的,可无奈皇帝无能,文臣勾心斗角、欺上瞒下,武将养寇自重、畏敌不战,一次次的错失大好良机,建奴趁此越发的壮大,而明朝则陷入了死循环。
皇太极第一次入关,本就是一场豪赌,当时建奴内部那些主要的掌权人很多都是持反对态度的,是皇太极力排众议,发动了入关之战。
皇太极为什么要这么冒险的进攻明朝,难道他真的以为自己的实力已经强到了可以无视偌大明朝的地步?
并不是,他也害怕,但没办法,建奴的日子更不好过,所以他只能选择以进攻抢劫的方式保证建奴的粮食物资供给。
本就因为灾祸和战争而苦不堪言的老百姓,哪里经的起这种浩劫。
在这种人吃人的背景下,百姓终于忍受不住了,农民起义开始大规模爆发了,其中以陕西最为严重,规模最大,明末的军队和农民起义军,也唯属陕西人最为能打。
当然这些宗室亲藩可不会考虑这个问题,他们自幼生长在最尊贵的家庭,一辈子都生活在纸醉金迷的王府当中,他们是不会去管百姓死活的。
因此他们对于朝廷派军队运送物资进入西安,是既惊喜又害怕啊。
“父王,儿臣已经让家丁去打听过了,领军的人是秦邦屏,听说深受皇帝的信重。”
秦世子朱存枢站在后面说道。
“本王知道了,吩咐下去,凡是秦王府的人,这些日子都低调一些,不要去招惹羽林军!”
“儿臣明白了,这就去传令!”
当了几十年秦王的朱谊漶,深知一个道理,要想好好的过日子,就要当好一个哑巴,就算天塌下来了,也砸不到他的头上。
秦王府选择了沉默,当地的官员却不服气,这事是一点预兆都没有,很多人现在还一脸懵逼的状态。
一个招呼都不打,就直接派军队来管辖,皇帝是想干什么?
他难道不知道这么大张旗鼓的,会很容易引起百姓骚乱嘛?
听说拉入城中的粮食物资,都是一车一车的,对此他们当然是欣喜的,甚至都要拍手叫好了。
可一想到旁边站着的那些铁甲军士,就好像被泼了一桶冷水上头。
府衙最深处的一座建筑当中,西安城的主要高级官员差不多全部聚集于此。
“这帮粗鄙匹夫,没有本官的批准,竟然敢直接闯入衙门,真是世风日下,待本官晚上回去以后,就连夜奏写一本弹章呈上京师,非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不可!”
陕西布政使司的按察使想到刚刚发生的事,就气愤的不行,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见了他不行跪拜之礼也就算了,还敢直面于他说话,真是狂妄。
“算了吧,听说当今陛下极为尚武,对于我们文臣一点好脸色都没有,你的弹章,起的作用恐怕不是很大!”
“那也不能如此视而不见,要是传了出去,诸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