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一章 打草谷(1/3)
董书恒还不知道广州发生的事情,倘若他知道当年不经意间放过的刘丽川竟然到了广州蛰伏起来,并且跟着广州的情报人员一起将广州城拿下了,不知会心情如何?
山东军经过多日的准备已经集结完毕,山东内部的清军残余势力也都清除。
农历三月十五日,清明已过,天气不再那么干燥,即使是在北边的山东,也都时常下起小雨。
春雨的滋润下,大地复苏,本来冬日里灰蒙蒙的大地,被富有生机的嫩绿色所取代。
各地已开始春耕,冬小麦到了施肥除草的时候,一些没种小麦的土地上,百姓们开始种植玉米、红薯、土豆等作物。
山东的复兴军政府已经开始正常运行,董书恒让桂中行继续留任山东军政府总长。
转正后的桂中行也爆发出了极好的工作热情。
下派的农技人员全部进入了乡间指导百姓们春耕。
从现在开始,山东也开始实行复兴军的农税制度,百姓们欢欣鼓舞。
地主被限制了地租,有些不悦,但是复兴军鼓励创办企业,这又让地主们发现了一条新的发家致富之路。
土地千顷不如工厂一座,机器一响,黄金万两。
此时的华夏土地上还处在物资严重匮乏的时期,这时候搞工业是最赚钱的。
生产过剩,通货膨胀,那还是以后的事儿。
有些小地主建不起工厂,买一个蒸汽碾米机,或者蒸汽磨粉机,办一个作坊,也能带来不小的收入。
人都是穷则思变,改变当前土地的问题,一个办法是通过暴力打倒地主,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利用工业化,用利益去引导他们自己做出变化。
在现阶段的历史形势之下,显然后者更加容易实现一些。
在济南的北路军临时作战指挥室中,烟雾缭绕,董书恒和北路军的将领们在做出发前的最后论证。
其实几天之前,北路军就已经集结完毕。
他们一直在等,等清军的主力全部南下,相比于在北京城,董书恒更希望清军的主力能够离开京城。这样在京城爆发的战斗必然会小一些,那么对这座古城伤害也会小一些。
僧格林沁此时已经到了大名府,他的身后跟着四万骑兵。
多少年了,蒙古骑兵没有这么大规模的集结过了。
为了武装这四万人,朝廷给予了他巨大的支持。原本穿着破羊皮袄子的两万新招骑兵。
此时也都换上皮甲,骑枪和马刀也都是新的。
这一套行头换下来,整支队伍的精气神完全就不一样了。
这让僧格林沁信心倍增。
僧格林沁的身材不高,但很壮实,典型的蒙古汉子。
但是他在京城长大,读过书,身上的气质有与普通的蒙古人不同。
他在思考着这一仗怎么打?
一路行来,他还没有跟淮海贼接战过。不知道那个董书恒究竟是什么打算。
都已经这么些天了,为什么还没有发动进攻呢?
要是换做自己,肯定是乘胜出击,打朝廷一个措手不及。这个董贼窝在山东干什么呢?
当初洪秀全人在江宁就派军攻打京师现在董书恒离着京师近在咫尺,却又停滞不前,着实让人捉摸不透。
他要是知道董书恒这些天在山东是在安排政府工作,调研春耕,一定会大跌眼镜。
大名府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华北平原上的一个战略要地。它现在属于直隶管辖,正好嵌在山东和河南之间。
就像是从直隶伸出的一根触角,插入河南和山东之间。
历史上北宋时期,大名府就是北宋在黄河以北的重要军事要塞。可见此处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
僧格林沁此时就驻军在大名府。他手下的骑兵们在城外四处纵马,绿油油的麦田都成了牧场。
百姓们敢怒不敢言,官府更是知道现在非常时期还要指望着这些蒙古人打仗,所以也不敢阻止。
这次南下的蒙古骑兵们很多都没来过中原,这几天散在四周做了好多起出格的事情。
地方官管不了,就找到了僧格林沁这里,搞得僧格林沁有些尴尬。
他找来了自己的副将吉日格勒想问明情况。
“这几天底下的各个都统都在干什么?本王不是下了不许出营的命令了吗?”
“回僧王,有几个营出去遛马,在驻地周围掳了些汉人女子。大军长途跋涉太过辛苦,几位都统想让士卒释放一下,提升士气。”
“吉日格勒,你帮本王去找底下的都统说一下,叫他们收敛一些,朝廷的脸面还是要要的。”
“是,僧王,属下这就去安排。”
“还有,这事儿是谁挑头的?”僧格林沁继续问道。
“回王爷,是鄂尔多斯左翼中旗的都统部日固德。”吉日格勒回复道。
“好,那就让部日固德来见本王。”
不一会儿一个长得粗壮,满脸横肉,穿着盔甲的蒙古汉子骑马来到了僧格林沁的大帐。
他在帐外起身下马,此人身体看起来很胖,但是却非常的灵活。
部日固德单手扶着刀柄大跨步走进了森格林沁的大帐之中。
帐内,僧格林沁正在看一张地图。董贼那边一直不出手,僧格林沁的四万骑兵却不能在这里干耗,他的物资补给可不像淮海军那样充足。
现在是春耕时节,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经过了一个冬天的消耗,地方上储粮也不充足。
他知道手下出去劫掠跟物资也有关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