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变数(1/2)
三百骑兵,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就现在的局势来说,赵充国是当朝太尉,而且还是此次戍守边关的最高将领,用这三百骑兵去实验一个还未能确定的俘虏是否真心,这代价有些高,但他还是能做主的。
主要这个阿都沁夫要的是轻骑兵,而不是重骑兵,若要使重骑兵的话那赵充国说什么也不会给他的。
轻骑兵,虽然重要,但在重骑兵面前也只能用而已这个词了。
现在问题被抛到了赵充国这里,一切的一切似乎都会因为他能否做下这个决定而发生巨大的改变。
“你知道你这话说出口后代表了什么吗?”赵充国眯起了眼睛,看向阿都沁夫的眼神中充满了锋芒。
“贱民知道。”阿都沁夫很平静,似乎完全没有被赵充国话语之间的锋芒所影响。
“那你应该知道,在本太尉的眼中你的性命是无法与那三百骑兵相比的,甚至你连一匹战马都比不上。”
“贱民知道。”
“那你知道本太尉若是允了你的请求,但你却有没有做出什么成绩的话会有什么后果吗?”
“贱民知道。”
“看来你是考虑清楚了。”赵充国的双眼依旧是眯着的,但嘴角却有了一丝上扬。
“是的。”阿都沁夫抬起了头,眼神之中充满了仇恨。
“对待匈奴,贱民不敢说有多少功劳,但却也算是竭尽所能了,但他们在贱民被俘之后却如此的不作为。”
“这样的王朝,不值得。”
阿都沁夫的心态已经是属于濒临绝望的边缘了,若是以常人的想法来看的话他就是属于那种失望到了极点之后的爆发,而这种爆发所带来的是纯粹的报复。
只是这种报复针对的是他曾经效力的匈奴,而非西汉。
这种心态其实是一种双刃剑,对于西汉来说是一柄很好用的双刃剑,因为一般来说在这种情绪之下的人会完全抛弃他之前所有的一切。
也不对,现在的阿都沁夫已经是一无所有了,除了自己的这条命之外他已经没有什么能够舍弃的了。
但事情放在赵充国的身上就不一样了。
既然是双刃剑,那就证明在杀伤敌人的时候会有伤害到自己的可能。
在这种情绪下的阿都沁夫显然是不会顾忌那些所谓的后果的,他已经到了可以舍弃一切的地步了,这样一来他所提出的三百骑兵的结局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
从情感上,赵充国觉得阿都沁夫是可信的,但理智告诉他这么做不行。
说得好听点儿是他不能如此草率的将三百大汉男儿交给一个还不能完全相信的匈奴战俘,说得难听点儿,若是阿都沁夫心存不轨的话会对他的声望造成一个很大的影响。
“你先回去洗漱一下吃点儿饭,然后好好的睡上一觉,这件事等过两天本太尉才会给你答复。”
思来想去,赵充国还是想先稳一手。
“多谢太尉。”阿都沁夫也不失望,而是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匈奴礼之后就跟着旁边的士兵下去了。
他毕竟是个外邦之人,打从一开始他就没想过赵充国能够这么草率的信任于他,不只是赵充国,这事儿放在任何一个王朝任何一个官员都是不可能的。
这个时代的民族隔阂是很重的,甚至不亚于后世鹰酱那边的歧视,没有人会如此轻率的把信任这种情感交付于人。
然而说归说,在心底里,赵充国其实已经是做下了决定的。
这个阿都沁夫在赵充国来说是一个可以操作的点,今年西汉注定不会对匈奴有太大的动作,即便是有的话也要等到来年开春,徐扬两州那边新开垦的三万余亩地的粮食全部都收上来之后。
等到那些粮食运到这边关当做军粮,那最少还需要三个多月的时间。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的,在粮草没有得到保证之前没有任何人敢妄自动兵,补给一旦跟不上的话那基本上就只能等待灭顶之灾的到来了。
而以现在的局势来看,等到那个时候大军再开拔,等到了匈奴的赵信城地界周边怕是已经快开春了,那时候战争基本上还未开始就要结束了。
这些戍边将士们的家中都是有自己的田地的,西汉现在还没到即便是不让将士们回家务农也能支撑他们在边关作战的地步,这种情况会有,但最少还需要一年多的时间。
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阿都沁夫所提到的数量。
三百骑兵,这个数量太少了,即便是冠军侯霍去病那堪称是神迹一般的初战也用了八百骑兵,而第二次的河西之战更是用了一万骠骑。
相比之下,三百骑兵,能做到的事情是真的不多。
赵充国多少能够猜到阿都沁夫的想法,大概就是想趁着匈奴在冬天的时候牧民们会以小部落的形势聚居在水源周边的特点,带着他提出的三百骑兵奇袭。
目的不在于和匈奴军队交战,而是纯粹的杀戮,杀戮那些在水源边聚居以求渡过寒冬的牧民。
三百骑兵,对于一个王朝来说这属实是算不上是什么,若是真有不轨之心又怎么会仅仅只要三百骑兵?即便是损失了那对西汉来说也是无伤大雅。
顶多算是破了个皮。
如果这阿都沁夫真的是在匈奴高层的授意之下过来接近赵充国想要获取信任,那他的目的肯定不会这么少,而且他要是想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图谋更大的目的也说不通。
最起码,今年赵充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