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满清版“追赃助饷”(1/3)
最终康熙拉着一群大臣开了一晚上的会,最终决定还是先凑点银子出来给楚国,把时间先拖延一下,给大军争取集结的时间。
两害相权取其轻,当皇帝虽然要强硬,但是那也得看时候。
拳头硬不起来的时候,就得学会适当的妥协。
嗯,适当的妥协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强硬,这不叫认怂,这叫政治上的迂回。
康熙在心里默默地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好让心中那股屈辱感能够减轻一点。
看着皇帝做出了决定,一群七老八十熬了一夜的臣子们也是暗暗松了一口气。
能不打仗还是尽量别打,能晚打仗那就尽量别早打。
给楚国送点银子无所谓,反正这笔钱也不用他们这些大臣来掏。只要朝廷还在,他们的官就能继续当着。
只有户部尚书愁眉不展,心中暗暗叫苦。
原因很简单,这五百万两银子大概率是要从国库出的,可是国库现在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钱了。
这几年一直打仗,银子比长江的水流的还要快,别说五百万两了。就是一次性拿出五十万两都有点悬了。
国库路都快要满地跑老鼠了。
饷嬉丫亮起的天光,还有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鸡叫声,一群老头都眼巴巴地瞅着康熙,想让皇帝体恤一下老年人的辛苦,放大家回家吃个饭补个觉啥的,然后好继续给大清奉献忠诚。
没看大家伙一个个都神色萎靡,眼袋都变得更厚重了嘛。
这要是再继续熬下去,估计当场就得熬死几个。
可是康熙此时完全没有理会一群老头眼巴巴的可怜神情,而是皱着眉在想另一件事。
看着皇帝忽然向自己投过来的眼神,户部尚书浑身一颤,果然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
“陛下,国库也没有银子了啊。”
不等皇帝开口,户部尚书就自己先站起来颤声道,而是手里还捧着一沓厚厚的账本。
“陛下,这都是这两年的军费开支啊,请陛下过目啊。”
康熙的确是想问银子的事情,可是看着户部尚书捧着账本颤颤巍巍战战兢兢的样子,康熙大概也就知道指望不上户部了。
他虽然没有仔细查过户部的账本,但是大概也知道户部的光景是个什么样子。
这两年不光是打仗花钱,还有各种天灾人祸,到处都要用钱。别说户部了,就是他自己的小金库内帑都快掏空了。
就连祖母皇太后攒下的私房钱给偷偷塞给自己用来练兵了。
屋漏偏遭连阴雨,大清朝千疮百孔,八面漏风,再多的钱都给漏完了。
但是看着户部尚书那个样子,康熙还是有点恼火,深吸了一口气,摆摆手示意他坐下。
老头心中长舒一口气,急忙谢恩坐下。
刚才真怕皇帝一生气,让人把自己拖出午门斩首,然后用来激励士气,顺便还能省一笔俸禄。
要知道户部尚书可还有一个呢,他不过是满人尚书,后面可还有一个汉人尚书呢。
“现在国库没钱,朕的内帑也都掏空了。都说说,朕该从什么地方弄到五百万两银子?”
康熙面无表情地看着下面的一群老头,将难题抛了出去。
贫贱夫妻百事哀,没有钱两口子各种吵架,矛盾丛生,每天过的都是一地鸡毛。
没有钱的朝廷也是一样的,皇帝和臣子也会互相甩锅,互相埋怨,最后离心离德。
而皇帝是不能有错的,所以背锅的只能是臣子们。
康熙就算再有想法,很多事情也只能从臣子们的口里说出来,不能由皇帝自己主动说,否则以后连给背锅的人都没了。
臣子们面面相觑,都低着头不说话。
这种锅没有人愿意主动背的。
朝廷弄钱的主要方式就是两种:征税以及海外贸易。
可是现在税收已经连后年的税都收了,天下现在这么乱,除了天灾,加税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如果再继续加税,得了,楚军都不用打了,北方的百姓自己就会先起来造反了,大家伙还是早点逃命去比较好。
再说海外贸易,更是没有可能。
虽然沿海一些豪绅地主也在进行海上走私,但是既然是走私,就不可能给朝廷交税的。
就算是用来打点关系,那些银子也都进了地方官员的腰包,跟朝廷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官方层面上,清廷一直施行的是禁海政策,所以也根本没有什么官方的外海贸易渠道。生意都让那些走私犯给做了。
当然,还有一些非主流的弄钱的来源,比如说找个油水大的大臣安个罪名提供抄家砍头一条龙服务,填充一波国库。
譬如康熙的重孙子嘉庆弄死和珅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嘛。
但是这种事情只能偶尔为之,敢长期大规模这么做的皇帝,那就等于逼着臣子们造反呢。
就算不造反,那也会叛逃的。
皇帝成了光杆君王,再英明也什么都做不了。
不给给普通百姓加税,那就更不能给士绅们加税了。
百姓们但凡有一口吃的都不会造反,但是士绅们就不一定了。
这群人是最会投机的,把他们逼急了,他们就会摇身一变成为了推翻满清腐朽统治的急先锋,以前剥削百姓的乡绅大豪们就会成了各支农民起义军的首领了,带着义军反抗暴政了。
这些乡绅地主阶层与其说是朝廷治下的子民,不如说是朝廷统治秩序的合作者。
没有了这些人配合,地方上统治秩序就会先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