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浅论三国特种部队(可以不用订阅)(1/2)
白眊兵
这支部队长期以来不为人熟知,文献资料见于季汉丞相诸葛亮在建兴四年(公元226年)至国中都护李严的书信中。文曰“兄嫌白帝兵非精练。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当复部分江州兵以广益之。”指出了白毦兵的性质。
三种说法
现今大至有三种说法:
1-丹阳军旧部
刘备早期的部队,以在徐州获得的丹阳军为最优。这些部队跟随刘备转战南北,陈到更是长期统领丹阳军(刘备初掌徐州时陈到未在其账下),所以白毦兵有可能为丹阳兵。但是依据时间推算,从公元194年刘备占据徐州到公元226年诸葛亮的这次北伐,经过了32年的时间,丹阳旧部的实际年龄已经很大,并不很符合如诸葛亮所言“西方上兵”。
2-马超的旧部
依据史料,羌人广泛佩戴毦,而刘备阵营早期的羌人部队,是马超归顺刘备时带来的,这也符合了白毦兵人少的特点。事实上马超穷极而来,很可能被刘备解除了私人武装划归刘备亲自带领。但是这种说法缺乏史料的支持。
3-西南少数民族
“白毦,西方上兵”很可能是西南少数民族兵。《后出师表》提到“賨叟青羌”,《华阳国志》提到“青羌五部”,实际上从史料来看蜀汉是存在为数不少的一批少数民族部队的,他们在夷陵之战和诸葛亮北伐中充当重要角色,而白毦兵可能是其中比较优异的一支。
本文采取第三种。
解烦兵:
解烦兵,又做“解烦卫”,由解烦营负责管理,是三国东吴一支直接隶属中央的精锐部队。公元221年(季汉章武元年),季汉主刘备从白帝东征吴国,孙吴方面由于兵力短缺,组建了一支新的精锐部队,番号“解烦”,寓意“战无不胜,能解困危”,其最初意在解刘备东征之烦。
公元221年,季汉先主刘备下白帝以攻吴,吴主孙权因为现有兵力较少,让部下胡综到各县募兵,得兵千人,立“解烦”两部,徐详领左部、胡综领右部督,“解烦兵”组建原因就是为了解决孙权火烧眉毛的刘备东征之烦。初期统帅就是分领左右的徐详和胡综。后来,随着吴主孙权的烦恼不住增加,所以“解烦兵”规模也不断扩充,并且在作战中临时分给大将指挥
锦帆营(甘宁亲兵)
甘宁手下的一支“王牌水军”,由于这帮人衣饰华丽、身佩铃铛,行事张扬跋扈,所以被当地人厌恶地称呼为“锦帆贼”。甘宁早期还没入东吴之前,一支在长江一代做水贼,所以其手下“锦帆营”的水性都十分了得。后来甘宁率领一百多名“锦帆营”,夜闯有四十万曹军的军营,可以说是如入无人之境。
白马义从:
白马义从原指跟随公孙瓒的那些善射之士,后公孙瓒在与胡人的对战中,深深的感觉一队精锐骑兵的重要性。因此,以那些善射之士为原形,组建了一支轻骑部队。由于公孙瓒酷爱白马,因而部队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战马,而部队为表达忠心,均高喊:“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因而得名——白马义从。
浩瀚的三国历史中,白马义从就像一颗流星,只经历了短暂的辉煌。白马义从是典型的轻骑兵部队,有着强大的机动力和射程优势。公孙瓒能依靠这支轻骑部队长期威震塞外,并让匈奴这样的骁勇善战的轻骑“世家”闻风而逃,不难看出,白马义从无愧于东汉末年第一轻骑的美喻。
西凉铁骑:
西凉铁骑又称西凉兵团有两支,一支是凉州军阀董卓的部队(凉州政府军出身陇右),董卓死后由部将李傕率领。另一支是马腾、韩遂的部队(凉州起义军),后马超继任西凉军首领。凉州地处汉、羌边界,民风剽悍,悍不畏死。自古凉州精骑便横行天下,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秦始皇得之,便扫平六国,唐太宗得之,便虎视天下。马超凭借西凉铁骑的威猛,与曹操六战渭水,杀的曹操割须弃袍,狼狈逃窜,可见西凉铁骑战斗力之强悍。刘备真正有实力入川自立地盘的决定因素就是得了西凉马超和西凉军团。
西凉铁骑的作战彪悍、凶狠、尤其适合沙漠戈壁的长距离持久奔袭作战,这也与凉州人的特质和大宛马的特质有关,古说“凉州大马,横行天下”,从凉州东汉雷台汉墓出土的凉州铁骑方阵看,确实如此。
西凉铁骑是蜀国最具有攻击力的骑兵部队,东汉蜀国的三大精锐之一。这支军队是蜀国五虎上将之马超率领下的重甲骑兵,乃是蜀国骁勇骑兵军团,令敌人闻风丧胆。周身精钢铁甲的西凉铁骑,攻击力不俗,防御力更是强悍之极。
西凉铁骑出身在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其统领西凉马腾、西凉马超、马休、马铁,大漠豪侠董卓、西凉霸主韩遂,凉州自古就是兵家极其重视之地,过兰州翻过乌鞘岭入古浪峡到凉州就是一马平川,东临银川,西通西宁,南依兰州,北接敦煌。古时素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称。
陷阵营:(高鹭)
陷阵营是东汉末期一支独特的部队,人数不多,但作战极为勇猛,它的指挥官是吕布手下的大将高顺。人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全军仅有七百余人,个个骁勇善战,装备配制精良。
吕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