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夷州岛近况(1/2)
近期应该下过雨,一路上到处都是烂泥,还好他们骑的有(百色)马,速度快不快不说起码不用踩泥了。
看着这泥泞的道路,文易说道:“将来一定要修一条驰道,要不然光这烂泥路就别想发展起来。”
薛大元道:“要修的可不止这一条驰道,万事开头难,有个三五年的功夫应该能把这里变成晋安县城一样。”
文易失笑道:“你也太小看我了,三五年至少也要有候官县城的模样。”
候官县城是晋安郡治所所在,也是这一带最繁华的城市。
薛大元笑道:“行,那我就等着看您怎么把这里变成第二个候官县城的。”
文易大笑道:“拭目以待吧。”
说笑间目的地已然在望,本来文易还以为这里怎么也要有个三五条街几百所房屋,谁知道一排排的全是木板制作的窝棚。
街上也空荡荡的,只有一些挺着大肚子的女子和几个小孩子在窝棚里做女红。
文易当时就怒了,这就是吴仪一个多月的成果?这就是他信上所说的已经安置好的百姓?
薛大元连忙劝道:“主公暂且息怒。就算吴仪骗您,柴犇他们肯定没那个胆子。”
“我相信这里面必然有我们不知道的原因,不若先问清楚再说。”
被他这么一提醒,文易也清醒了过来,但脸色依然很差,道:“走,去找吴仪问个清楚。”
找路边的小孩问过路之后,他们来到吴仪办公的地方,比窝棚强了一点起码是有门有窗的木屋。
推门进去,屋内正有五个人埋首在桌子上写写画画。
这几个人都是阆湖的老人,见到他们还以为看错了,揉了揉眼睛才发现没错,连忙起身行礼。
文易点点头,道:“吴仪去哪了?怎么就剩下你们几个?”
其中一个叫古义的回道:“这不是就要夏耕了吗,吴主簿不放心亲自去田里督促百姓干活去了。”
“其他同僚也都去了不同的村落,就只剩下我们几个处理公务……我现在就去把他找回来。”
文易阻止他道:“不用,先不要打扰他了,你们陪我聊聊吧。”
“是。”几人连忙道。
“不用拘谨,都坐吧。”
文易没有直接问房屋的问题,而是东拉西扯问了一通别的。
比如在这里工作怎么样啊,有没有什么收获,想不想家,想不想婆娘之类的。
等到氛围差不多的时候,他才问道:“为什么这里的房屋如此简陋?一个多月的时间,应该足够修一些像样的房屋了吧。”
古义说道:“原本我们也都是这么想的,但吴主簿不同意。他说凡事都要有个轻重主次,当务之急是趁着这段时间多开垦土地。”
“夏耕每多一亩地,秋收之际就能多收几斗米,就能少饿死一个人。”
“房屋只要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就可以了,等夏耕结束有的是时间修建砖瓦房。”
“然后我们就想到,咱们刚到阆湖的时候您也是这么做的,所以就同意了他的提议,先开垦土地再修建房屋。”
文易没想到真相竟是这个样子,心中升起一丝愧疚,错怪吴仪了。
通过这件事情他也知道了吴仪是个能臣干臣,知道主次,敢于去做,而没有把时间浪费在面子工程上。
接下来他又问了一些别的事情,比如流民是如何安置的。
答案也同样很让他满意。
他们脚下的这块地是未来的行政中心,居住的全是阆湖抽调的一千户百姓。
七千流民被打散分成了十个村庄,安置在他们四面八方。什么连坐之类的律法都是题中应有之意,这里不多做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鼓励大家努力干活,吴仪采用了一个奖励措施。
每三天统计一次开垦土地的数量,开垦土地最多的两个村庄,会派土人俘虏去帮他们干两天活。
正在享受奖励的村庄不参加下一次的评比,剩下的八个村庄相互竞争,获胜的两个得到奖励,如此不停的循环。
他们有九千土人俘虏,除去老人和孩子能干活的有六千余人,分成两组也有三千人。
三千人免费干两天活,这是一个非常实惠的奖励,十个村庄的流民干活一个比一个积极。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他们开垦出了近十万亩土地。
速度之所以这么快,主要得益于他们专门开垦地势平坦的地方,节约了大量平整土地的时间。
主要工作是把树根、草根、石头之类的刨出来运出去。
可以这么说吧,除了房屋不像样,吴仪把这里打理的井井有条。
这也让文易更加肯定了一件事情,吴仪是个人才,同时也庆幸把他派了过来。
随后他在古义的带领下先是去窝棚区转了转,那些留守的女子大多都认识他,见到他都很高兴,纷纷出来打招呼。
文易问了她们在这里生活的如何,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等等。
这些女子的意见倒是非常一致:没有阆湖那边住着舒服,想早点住进真正的房子,除此之外一切都好。
尤其是谈起自家的地更是滔滔不绝,说什么一来就分了地,都是最肥沃离水最近的好地。
吴主簿还让俘虏帮他们各家都干了几天活,开垦了二十亩地出来,算上她家男人自己开垦的地,夏耕的时候起码有三十亩地的庄稼……
说话间对未来充满了期盼。
文易听的也非常高兴,百姓心中有希望就说明他的治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