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战争红利,大尝甜头(1/2)
没办法,这可是徭役啊。自从有史以来,有文字记载以来,百姓们就要服的徭役。
秦始皇修阿房宫、长城,用得是徭役!
汉高祖的巍峨壮丽大汉皇宫,照样是百姓服徭役!
不说别人,就说朱元璋吧,他修南京城,修皇宫,也是用百姓服徭役!
现在可好,徭役,这个开天辟地以来,华夏子民们身上的沉重负担,被朱元璋一道圣旨,彻底废除了!
这是要上史书的事儿!
这是要千古流芳的事儿!
大家岂能不热血沸腾,议论得如同开锅?
当然了,众文武大臣激动高兴之余,也隐隐有些担心。
朝廷降低酒税也就罢了,每年也就是少收几百万两银子。但是,这废除徭役也太要命了,朝廷得贴补多少?ъiqiku
朝廷贴补那么多,那大家的俸禄还能加得起来吗?、
虽然都知道要“为国为民不贪私利”的大道理,但是,眼睁睁地要加工资没了,谁愿意啊?
总而言之,就在不知多少文武大臣的患得患失,忐忑不安的心情声中,朱元璋的第五道旨意,也就是朝廷官员加俸禄的旨意,宣读了!
正一品三千石!
从一品两千三百石!
正二品一千八百石!
从二品一千五百石!
……
正五品五百四十石!
从五品四百八十石!
……
正九品两百石!
从九品一百八十石!
流外一等,一百五十石!
……
流外五等一百二十石!
……
流外九等九十石!
好么,这次大加薪,大明官员们的俸禄普遍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左右!而且,从正一品的大员,到流外的九等小吏,全部都加!
“不是,陛下,这……这也太多了吧?”
“朝廷大规模减税,又免除了徭役,实在不着急给吾等加俸啊!”
“对啊,加二成就可以了。加五成,是不是太多了些?”
“朝廷还是要留足够的积蓄,以防饥馑啊!”
……
好么,这道加薪的诏书一出,朝廷文武大臣们,不是多么高兴,而是觉得加的太多了!
很简单的道理,五年工资增加百分之五十,的确让人眼晕!
确实,之前的十年,大家的俸禄曾经翻倍。但是,刚开始的基数小啊,从百废待兴到天下太平,增加一倍不难理解。
这五年,在基数本来就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在大多数人的预想中,也就是能增加一两成的俸禄罢了。推测加三成俸禄,都算是激进派了。
而现在呢,却是直接增加五成!
而且,是在大明减了部分酒税,以及免了徭役的情况下,给大家加了五成的俸禄。
这也太意外了!
朝廷真有足够的财力?
“诸位爱卿!”
待人们的声音渐低,朱标的双手微微下压,朗声道:“你们放心,朝廷给你们增加大约五成的俸禄,完全加得起。具体,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五。
其一,高丽土地,七成为官田。朝廷收的高丽田租,是土地所产的一半。这些年,我大明先进的耕作技术,不断传入高丽。又增加了棉花的种植。毫不夸装地说,高丽一个行省缴纳的农税,就相当于内地几个行省的农税!”
这话当然是真的。
大明对内部的农业收税,受到种种制约,不可能那么狠,达到十分之一就算相当不错了。
但是,朱标将原来的高丽贵人们几乎清扫一空。大明朝廷就成了高丽最大的地主,就能最大程度上榨取高丽国力,服务大明了,
当然,高丽那些“贱人”们,不但不会因此造反,反而会对大明各种感恩戴德。毕竟,原来高丽的贵人们,可不会推广各种先进技术。而且,他们收的地租,一向在七成以上!
朱标继续道:“其二,就是糖业的发展。福建的甘蔗不够,咱们就用云南、贵州的,白糖工业给我大明带来了大量的赋税。我国的白糖,甚至扬帆出海,贩卖到无数西方国家,获取了不菲的海关税收。”
至于多么不菲的税收?朱标都不叫意思说了。毕竟,一斤白糖一两银,赚的都不太好意思了。
“其三,东北行省。随着‘天马’的不断繁衍,东北的集体农庄颇具规模。东北的土地,同样完全掌握在朝廷手中。虽然东北行省税率远不如高丽,但是肥沃的黑土地产量极高,税收同样乐观。pδ
其四,就是缅甸的翡翠、黄金、钻石,在腾冲形成了巨大的宝石贸易基地,大量的天竺、暹罗、交趾的商人前来贸易,我大明朝廷获益匪浅。
其五,毋庸讳言,就是奴隶了。这五年来,我大明征东北,平云南,定高丽,获得了大量奴隶。这些奴隶只要吃饱就行,为我大明修了大量的道路,一方便促使我大明的商贸更加发达,一方面足以代替部分徭役。
有此五条,我大明才有足够的能力,降低酒税、免除徭役之余,给诸位爱卿,增加大约五成的俸禄。”
“原来如此!”
“我原来还真没留意。素称贫瘠的高丽,竟然给我大明,贡献的税收相当不少!”
“我可是听说了,东北那黑土地,一攥都能出油啊!”
“如此说来,咱们这次增加的俸禄,朝廷完全可以负担?”
“好!好啊!恐怕,再过几年,吾等大明官员的俸禄,就能直追最富裕的宋朝官员了!”
“这是什么话?宋朝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