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成团第一战(2/3)
肘。省了盛长柏上任之后,先搞一波政治争权。
知州虽然是一个州的一把手,品级通常也都在通判之上。
盛长柏不过是从七品,黄知州已经是从六品。
但是通判这个中央派到地方监察知州的京官,天然就不虚知州。
玩政治玩的溜的话,二把手比一把手的权利更大,一点不奇怪。
接受了一些宴请,熟悉一下本地的士绅耆老,熟悉衙门的人事。
一个地州的衙门,官员也不会太少,分管各事的,司理参军、司法参军、司户参军、录事参军、管勾机宜文字、州学教授、推官、巡检、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签书本州公事。
衙门再往下一层,就是和民众接触的胥吏了,这些胥吏虽然不入品级,也没有政治前途。
但因为都是本地人,在本地关系盘根错节,在衙门很多一做就是一辈子,势力也不能忽视。
理顺了这些,盛长柏就没在彭城继续待着了,先把地方上各个县城给巡视了一遍,了解一下实际情况。
巡视了一圈之后,盛长柏发现,说徐州算是富庶,也是相对于封建王朝再说。
盛长柏主要待过的几个地方,一个是跟着盛紘在扬州。
一个是自己回来一趟老家宥阳,剩下的时间是待在汴梁。
这些地方都是大周朝的精华之地,百姓的日子,过的也只是凑合。
徐州相比于这些地方,还要差上一两个档次。
百姓的日子,过的远称不上多富足,平民辛辛苦苦一家劳作,也就是混个温饱。
家里都攒不下什么积蓄,遇到点天灾人祸的时候,这些人连一点抗风险能力都没有。
大部分的家庭,也就和卫恕意卫小娘嫁盛紘之前,家里的情况差不多。
遇事之后,不舍得卖田,失去了生计的情况下,就只有卖儿卖女。
转一圈回到彭城之后,盛长柏回到州衙,见黄知州。
“盛判,你到徐州已有半月,可有什么想法?”
“明公,第一件事,我想要理一理徐州的治安,一则是清除城里的地痞恶霸,二则我想要清除城外乡间,山里水里的土匪,水匪。”
第一步的问题,还得整顿治安,这么多的水匪,路匪,商人走一趟徐州,还没有交易,就被扒一层皮,交那么买路钱,商业怎么可能繁荣起来。
虽然通判的主要职责,是征收赋税和监察知州。
但其实想要插手的话,通判的职权也是非常广,凡兵民、户口、钱谷、赋役、听断诉讼等事皆可裁决。
也就是知州可以管的事情,通判也都是插手做的。
“盛判,本地确实是有一些匪患,但只不过是一些疥癣之患,这些匪患规模都不甚大,不成什么气候。都是一些当地的刁民,匪民勾结,熟悉山川地理,官兵去剿,他们就跑,官兵一走,他们就回,甚是麻烦。再说想要调用厢军的话,是需要上报朝廷的。”
黄知州这态度明显是不太同意的,不是边州前线被皇帝赐予兵符的知州的话。
没有遇到匪军攻城的情况下,名义上管理一州军政的知州,调派厢军不能超过十人。
这么一个的情况下,调动厢军就要上报。
能调动一次,把匪患真的清除了也就罢了。
但匪患难清,大多都是匪民勾结,匪绅勾结。
地方经常调动厢军剿匪,朝廷难免认为是知州治理地方的能力不行。
所以大周朝的知州,大多对于清除匪患的积极性不高。
老赵家确实对军队的集权很高,但这么一个制度下,就造成了大周朝的匪患猖獗。
“区区一些匪患,何需调动厢军,只需募集几百弓手,匪患轻易可平。”
盛长柏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盛紘在地方任官十几年,清楚地方州县的各种弯弯绕,潜规则。
这三年之中,都一一传授给了盛长柏,盛长柏自不是愣头青,轻易去破坏地方规则。
盛家只是具有低级官员的为官经验,盛长柏做官就占的了不少经验优势。
可见累世高门官宦之家,在官场手上能得多大的便宜。
不只是在科举之前有优势,在科举之后,世家大族占的的优势更大。
弓手并不是弓箭手的简称,弓手在大周朝是一种职役。
一般都是在民户三等之户招募,三等户人手不够,就在二等户选人充之,这些都算是民户里面的殷实之家。
弓手是宋朝基层社会的“全能公务员”,捕盗、缉私、催租、守监狱、当侍卫,特殊时刻甚至纳入正规军投入战场,具有警察和民兵的双重属性。
衙门招收这些弓手,也不增加什么大开支,管吃管住就行。
这些弓手得到的好处,就是可以免除丁役和赋税,还有一些重用和提拔的机会。
“征调一些弓手倒是不难,但是盛判,兵者,险事也。”
黄知州担忧的说道,不管是海家的关系,还是主官的职责。
黄知州肯定都是不想盛长柏出什么事的。
“明公安心,盛某不是不知轻重之人,自会保证自身安全,没有把握的话,自然不会亲上前线。”
给黄知州安心之后,盛长柏开始,招兵,练兵,收集匪患情报,开始忙碌起来。
大周民间尚武,盛长柏招收的要不是身强力壮之辈,要不是就是喜欢舞枪弄棒之徒。
让这些人从头操练是不可能的,盛长柏没那么多时间,也就是锻炼一下简单的服从性,协从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