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章 开源节流(2/3)
的具体操作了。“盛判,北面的城墙,前一段时间下雨垮了一段,需要修葺,要拨付一批钱粮.”
“盛判,湘军那边还需要再拨付一些物资钱粮。”
管理财政的事情,还是挺让人头疼的,徐州经济其实已经算不差。
但是州衙需要管理的事物太多,财政还远不到,辖区内所有的需求,都够满足的程度。
虽然事情可以按着轻重缓急,慢慢的办理。
但是州衙相关的事物,都关乎着民生,看着哪样都不是那么好拖后的事情。
盛长柏在徐州还想要花一波大钱,看着自己管理的库房,钱,粮,各种物资,越来越少。
盛长柏的清闲日子,也就越来越坐不住了。
财政不够的情况,只有两种措施,开源和节流。
节流的事情盛长柏正在做,已经在尽量精简,但是很明显很多的地方都精简不下去。
最妥当的办法,还是开源,政府想要开源,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收税。
增加田税,是从农民手里扣钱。
盛长柏刚在夏税的时候,让农民轻松好过了一点,当然是不可能是增加田税。
杂税也是一时的办法,但和田税还是一样,是从最穷的平民,农民手里扣钱,盛长柏也不能干。
能动一动脑子,也就只有商税有一些前途。
为了繁荣经济,也不能直接在税率上面想办法。
只能靠着增加经济总量的办法,增加税收。
盛长柏打击盗匪,地痞恶霸黑社会,都是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商税收入增加需要时间,一时也带不来太多的收入。
官府的第二个收入来源,就是各种官办企业。
大周朝建国之后,一直都是四面楚歌,四面皆敌的局面,军费开支浩大。
朝廷税入一直都处于一个入不敷出的情况。
为了增加收入,后面的皇帝就想出了,山海天地之藏,市场货物之聚,不应让商贾独擅其利,而应收归国有专卖,以助国家之经费。
于是一大批官办企业开办了起来。举凡最有利可图之商品均列入禁榷之列,只能官府垄断专营。
傻子都知道垄断的生意赚钱,赵家前面几个皇帝,没有一个是傻子,都是受过皇家教育,能从各个兄弟之中,在皇位争夺当中脱颖而出的聪明人。
当然知道垄断生意赚钱,政策刚出的时候,确实也大大增加了国库的收入。
但时间长了之后,监管不利,各种问题也就都暴露了出来。
这些企业,生产者缺乏积极性。管理不善,损失浪费严重,人浮于事,运作成本高。产品质量低劣,价格高,缺乏竞争力,滞销积压。
各种的原因,导致了这些垄断企业,基本都经营成了赔钱企业。
为什么造成这种情况,懂得都懂,官营垄断企业该怎么赔钱,每个人都见识过。
这些官营企业,本就是为了给国家增加收入,现在不挣钱还要往里面赔钱。
皇帝当然忍受不了,想要整改,但这些企业已经尾大不掉,弊端太多,积重难返。
皇帝就又决定,把这些企业,再重新承包给给私人经营去。
也就是大周朝最有特色的“买扑”制度。
买扑制度,开始的时候对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税收,由官府核计应征数额,招商承包,价高者得,卖掉征税权。
后面买扑的范围也就越扩越大,官办的各种企业,经营亏损了之后,都会交给私人承包。
私人承包之后,这些企业又开始变得大赚特赚,只能说是“神奇”。
到了今日,徐州城已经没有太多的官办企业,各种垄断生意的经营权都承包了出去,这条路子也走不通。
如果是创业赚钱的话,盛长柏不如办自己的商号,交给大房去经营,赚到钱盛长柏支配起来更自由。
官府剩下的一大项收入就是官田,也差不多是因为和官营企业同样的原因,官田佃租之后,也达不到正常的产出。
甚至因为官田,官府不交田税,属于官田的田税,都压在了佃租的佃户身上,对佃户也不友好。
官田这一块朝廷处理的更为果决,干净,都没有使用承包制度,直接把原本属于官府的大批农田,都卖给了地主个人。
徐州现在还属于官府的官田已经不多,也就是一些供给慈善机构开支的福田,供给州学,县学日常开销的俸田,还有盛长柏这种官员的职田。
按着大周全国范围来说,补贴给官员的职田,都有很大部分州县没有保留。
政府直接折算成钱粮,发放官员原本属于“职田”的这方面的收入。
案件中遇到一些抄家,罚没田产的情况,官府也不会再保留官田,都是尽快的发卖出去。
官府手里已经没有什么官田,土里增收的路子,可以说也直接断了。
官府把自己增收的路子,堵的很死。
不怪等朝廷缺钱了之后,就无脑的加税加赋,横征暴敛,盘剥百姓。
盛长柏想了三天,也没想到什么快速为州衙增加收入的好办法。
现在府衙又比较缺钱,盛长柏只能选择杀一批‘肥猪’,为州衙府库增加一笔快钱。
“刘韬,针对那几伙大的土匪,水匪,诱降,拉拢,分化的计策进行的如何了?”
徐州这边属于官府的肥猪,也就是一些乡绅,富商,盗匪。
乡绅,富商,盛长柏暂时还没发现什么适合宰杀之人。
也不能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