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必然趋势(1/2)
第四十七章必然趋势
萧国燕果然是带着王干事一起来的,面白儒雅,长得还不错,一脸和气,看上去是一个很有修养的家伙,萧寒倒是没有看住他哪里有自虐的倾向来。
“这是燕儿姑父”?萧寒笑嘻嘻的打趣,王干事显然很爱听,原本的温和顿时变成了亲啥呢?再胡扯,看我不撕你,哼”!英雌本色,萧国燕蛮横不改的对萧寒哼了一声,随即伸出晶莹的小手冲着萧寒勾了勾:“过来,今天有事找你”。
“好事坏事”?萧寒心中哀叹,准是找自己要歌的事儿。
“当然是好事儿”萧国燕得意的对王干事说道:“看到没?这可是我们萧家集出的小作家!”
“呵呵,寒子的大名我可是如雷贯耳呢”!王干事赶紧附和的夸赞,萧寒倒是惯了,也不在意,笑着把王干事让到了自己的病房。
“萧委员不在”?看了看屋中,王干事问道。
“我爸?中午兴许来一会儿”,萧国华现在已经是一个一千多人大厂(相对当时临南来说)的厂长,当然,也挂了个革委会主任的名头,还是县革委会的委员,正好是先前在军工厂的正科级别。
“寒子,你答应我们的歌啥时候给我们呢”?萧国燕一边将堆在床上的薄被推向一边给萧寒清理一块躺下的地方,一边问道。
“呃,姑啊,我现在可是病号啊”!萧寒哀叹,这回想跑都难。
“可都好几个月了啊,现在要又有什么啊,别说这么久你都没给我们编”!萧国燕怒了,叉腰问道。
“我……”刚要说话,萧建强却从外边跑了进来,一边跑一边叫:“寒子叔,快出来诶,有热闹看哩”!
萧寒当时都想亲这家伙一口,虽然只是盗版而已,可萧寒怕有了这次还有下一次啊,真适合这个年代的歌,还真不多,萧寒是真怕萧国燕的压榨,正好萧建强给解了围。
“啥热闹”?赶紧追问,要不就晚了。
“没听外边在打鼓”?萧建强说道,萧寒仔细一听,嗯,隐约着是有敲鼓的声音,疑惑的问道:“啥行动”?
“遣返的,在游街,都是受不了农村的苦偷偷跑回去的知青,十几个呢,还有两个女的,都挂着牌子游街”!王干事显然知道,淡淡的说道。
一听是这个,原本站起来要往外走去看的杨宏伟颓然的又坐了下来,都是难兄难弟,有什么看的?不由自主的看了看萧寒,两个人相对苦笑。
“听说,这次遣返的人,会被送到罗河去挖潮沟”王干事又补充了一句。
罗河,说是河,其实却是一条盐场引海水的潮沟,要说整个临海,罗河那里是最艰苦的地方,别说城里的小青年,就是农村的老成汉子,在那里待着都极难受,罗河的感受,可以总结为“苦、累、湿、寒、卤”五个字。
苦,指的是生活,因为是在滩涂上,平常连青菜都是稀罕物,论吃的,那里最不缺的就是盐。
累,盐场的活,没有轻巧的,无论是在盐池子里还是盐池子外,干的都是沉重的活计。
湿,废话,在海边滩涂上能干的了么?不管是衣服还是被褥,经年都是湿漉漉的,一挨上去就沾在身上。
寒,海风吹着,却不得不在卤水里边干活,冷是一定的,关键这个寒不是单单指的冷风,而是盐场的人,没有不得风湿的。
卤,这个更好理解,那里吹的风里边都是盐,天天嘴唇都是咸的,脱了衣服,都能在地上戳着。
更重要的是,挖海沟子,在盐场所有的活儿里,无论是哪方面,都称得上一个最字,原本就因为受不住农村的苦才跑回家,这一次,却更要苦的没边儿了!
“寒子、建强哥,在你们萧家集,我们还真是到了天堂了“苦笑了一声,杨宏伟对萧寒和萧建强说道。
“嘿,还别说,哪怕是在农场那里,也比别的地方强太多啊,最起码能吃饱呀“!萧建强低声说道。
68年9月5日,西藏和新疆革命委员会同时宣布成立。这样,全国(除台湾省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全部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已经是“全国山河一片红”。此后,成立革命委员会的重点,由地方转入中央各部。
而此时,政务院的部级机构有九十个。伟大领袖决定,在这些机构中也要成立革命委员会。在成立革命委员会时,要实行精简的方针。
副统帅得知这一指示后,向领袖建议:现在中苏关系紧张,可能马上打仗,应该对一些重要的部委实行军管。
而领袖也估计到有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便同意了副统帅的意见。于是,副统帅先后派出军队干部,对十八个部委实行了军管。在这些参加军管的军队干部中,当然有很多是副统帅较为看重的干部。
这些军队干部到这十八个部委后,由他们组织领导班子,建立革命委员会。对那些没有宣布军管的部委,副统帅以各种理由,向领袖提出建议:派军队代表去那些部委掌握领导权;成立革命委员会时,也要以军队干部为主,建立革命委员会的核心。在建立中央各部委的革命委员会过程中,这些单位里原有的干部,大部分没有得到安排。这样,就又出现了许多没有工作的富裕干部。
68年10月5日,人民报在《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经验》一文编者按中,引述了领袖的有关指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