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临水人家红袖招,楚王偏偏好细腰(2/3)
喜:“士贞也认识彩云?”吴节:“以前见过几次面,听过她的曲子,怎么说呢,即便用天籁之音来形容也不为过。当年在成都的时候,我就捧过她的场,后来听说她来了北京,恰好吴节又来北京应试,想再见她一面。”
“原来士贞也是多情种子,居然从成都追到北京来了。”二人大起知己之感。
翁举人又道:“彩云姑娘的琵琶在下也听过,上半年一听之下,惊为天人,可说只要一日不听,就觉得少了什么,禁不住魂牵梦系了。也因为靠着一手好琵琶,彩云姑娘刚一到北京,就夺了整个烟花行的魁首。
直到湘月出道。
彩云的曲子好听是好听,可嗓子比起湘月来说,却少了一点婉约。这还罢了,关键是彩云的曲子唱来唱去就那两三首,没什么新货色,听得久了,难免让人倦了。不像那湘月,十天一首新曲,又都作得极好,总能给人惊喜。
就因为湘月的新曲层出不穷,没出一曲,都会满城传唱。而彩云唱来唱去,也就那三五首老词。几个月下来,大家都朝湘月那里跑,渐渐的,彩云的花魁头衔就这样被人家夺去了。”
说到这里,翁举人用手指在桌上敲出拍子,唱道:“青嶂俯楼楼俯波,远人送客此经过。西风扬子江边柳,落叶不如离思多。好诗,好曲子。这就是湘月前几日刚出的新诗,真真是绕梁三日,不可断绝啊!这曲子,最近几日在京城的举子当中,已经传唱得都快疯了。”
吴节一听,这诗实在不怎么样,也就是普通水准。这样的诗送他,他还懒得抄呢,随便从《全唐诗》里抄一首无名氏的作品,也比这诗高上一截。
不过,在明朝,这诗也算是不错的了。
他撇撇嘴,正想说些什么,旁边,刁德也大声赞叹起来:“翁兄,这诗真不错啊,可是那湘月所作,真是一个大才女啊,等下无论如何得见她一见。
“怎么可能是湘月所作?”翁举人扑哧一笑:“别说一个青楼女子,就算是换你我这样的举人,要想一个月作两三首诗词,且篇篇精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刚才这曲子是小阁老所作,怎么样,不错吧!”
“原来是严世藩的作品,我说嘛,果然了得啊!”刁德张大嘴,感叹:“不愧是我大明开国以来三大才子之后的另外半个。其实,抛开道德文章不论,就诗老人品虽然不堪,可却比其他三人强上半筹。刚才这首诗中‘西风扬子江边柳,落叶不如离思多’一句,将晚春的愁绪和离人的乡思细细地揉碎了,合在一起,随着那一江波浪,清流而下,端的让人心中惆怅啊!好诗,好诗!”
所谓明朝三大才子,就是解缙、杨慎和徐文长,至于严世藩,在学问上要弱些,被人称之为半个才子。
翁举人有意卖弄自己在风月场中的见识,神秘一笑:“实际上,湘月的所有诗老之手,你想,有小阁老的诗作,湘月就算是一个庸脂俗粉,也得红透半个北京城。”
“啊,一个堂堂的内阁辅臣,做了青楼女子的御用词人,这个湘月真是好造化。”
翁举人:“没办法,小阁老喜欢湘月的伶俐可人,他又个才子气极浓的人。因为身份关系,所作诗词也不方便给人看,所以就借湘月之口流传于世。算起来,今日大约又是小阁老新作问世的日子,《红袖馆》今夜不知道会热闹成什么样子。为兄估计,起码有上百来京应试的举人会去那里听湘月的新唱词,哈哈,堪称文坛的一大盛事啊!”
“翁兄,那还等什么,咱们快些过去吧,若迟了,只怕连座儿都找不着了。”刁德听得心中发痒,便催促起来。
经他这一提醒,翁举人记起这桩,“哎哟!”一声站起来:“却是忘了,干脆咱们现在就过去,虽然未必能见着湘月姑娘。却可另外请个能诗能歌的女孩子,再摆上一桌酒菜。”
他看了吴节一眼:“士贞,你我一见如故,不如作了一道?”
吴节即没拒绝,也没答应,反问道:“还请教翁兄,如果一首诗词过了花魁之口,被人唱的满城皆知,是否就算是天下知名了?”
翁举人肯定地点点头:“当然,知道什么是花魁吗,那可是京城一等一浮华的所在。普通老百姓和士子们可能不知道内阁究竟是哪几个人当家作主,可却对花魁这一期唱的诗词了若指掌。再说了,追捧湘月的是何等人物,除了朝廷的达官贵人,就是来应试的上万举人。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士贞兄你有一首诗经了湘月之口,你的名字立即就会被这上万举子知道。被上万举人知道,也就被天下人知道了。怎么,士贞可有得意之作要献给湘月姑娘……这事怕有些难办……你得先见这她的面,可一般人要想见她一面何其之难……还有,湘月只唱小阁老的诗,别人的,她还看不上呢!”
吴节笑笑:“我倒没新作,再说,我又不是小阁老,人家未必看得上。”
上万举人,这可是整个明朝社会中坚,士林舆情的基础。
看样子,这是一个真正名动天下的大好机会啊!
只要……打倒严世藩。
反正自从那次青词比试之后,我同严家也算是翻脸了。
刁德:“士贞,咱们还是快些过去吧!”
吴节笑了笑:“我倒是想去彩云那里看看,毕竟有些日子没见面了。至于湘月,俗话说得好,衣不如新,人不如旧。”
“士贞真是多情种,佩服,佩服!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