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神秘的长江三号(2/3)
其实,我不愿抛头露面,不同意去培训他们。处长非让我去,明一你说这该怎么办?胡明一听到金曼玉的叙述,心中十分兴奋,她竟能听到这么绝密的事情。
胡明一快速思考着:
那个从南京来办培训班的秘密机构官员,是不是长江三号领导呢,难道他是中央特科在国民党特务机关的卧底。
这时间,地下党地委派他的任务,都和长江三号领导来津城的事情,相吻相合。
胡明一决定要劝曼玉去承担起处长交给的任务,就能探听道其中的实情,他劝慰着:
“曼玉,你别太驳处长的面子,这也是你施展才华的好机会。依我看,你去给那些中央政府重要机关的人培训,表明你太有身份了。
以后,别说官二代不敢纠缠你,连你们处长都给高看你,对你将来的工作太有好处了”
让胡明一这一顿劝解,金曼玉开了窍,同意了去担任培训的工作。
夜晚,银色的月亮从小二层楼的窗子探进无形的身影,明亮的月光散向这一对幸福的情侣。
金曼玉住的房间正面向着远处的海河,从打开窗子,一阵阵清凉的河风迎面而来。胡明一和曼玉站在窗前,远眺似繁星般的万家灯火。
曼玉又用那柔软,纤细的小手拉住了他的双手:
“明一,我刚刚认识你时间不多,可我就觉得我不孤独了,也愉快多了。
以前我在单位。虽然,许多同事都敬重我,有什么技术上事都求教我。可他们认为我太重视业务了,不太和他们交往太古板。
我当看到一些女同事下班时,她们的男友到电讯处大楼门口来接人。她们成双成对说笑,我看到后心里也是欣慕人家,有些孤独。
单位里,几个不错男青年暗示追求我,我又闲他们杂七杂八的,浪费我研究的时间。
在学校学习无线电时,我发现这些技术发明者,和拥有者都是外国人,没有一个中国的?
我从的心里就了有一个愿望和理想,努力学习,钻研技术成为俄国科学家bō_bō夫,和德国居里夫人的那样人材。
我每次到那个俄国老人的书店,看书时这个老人都鼓励我说:
“孩子,我干了一辈子技术,也看了不少有关科学的书,这干科技的人虽然孤独,可是很伟大。
我爸爸也支持我,我这回又遇上了你这个知音和好友,我勇气更大了。”
金曼玉的话让胡明也感动了:
“曼玉,你有这样的抱负,太难得了,哪怕你和我交一天的朋友,我都坚定的支持你,就当你的学生,不会让你孤独“
她们聊了很久,胡明一才金曼玉分别。他听了这次金曼玉的知心话后,放弃了要动员说服曼玉加入组织的想法,也把这个决定通过王老板汇报给市地委。
他的理由是不应该把金曼玉,这样一个有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理想的高科技人才,卷入隐蔽战线的血雨腥风中。
她有了这样爱国进步思想就很好了。一旦我们夺取政权,建立了新中国,这是建设国家不可多得的人才。
以后,胡明一这个大胆的决策让他在建国后的一九六零年,从一份保密内部文件里,看到了金曼玉已经成为了国防工业,研制军事雷达的优秀专家。
虽然,他们之间只有一段难忘的恋情订了亲确没正式结婚,几十年也没再见过面,但他心里也非常欣慰,一辈子不后悔。
可这时,胡明一还为长江三号领导来津城,焦急等待着。果然,胡明一同时收到了地委和金曼玉的消息:
长江三号领导和那位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的一位主管通讯的官员,在同一时间,同一个车站,前往同一个落脚点来到津城。
他己证实了埋藏在心中,跟谁也不能透露的秘密,这些人包括他的上级王老板和行动组的成员。
长江三号领导就是那位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的那位官员,是地下党深藏在敌人心脏的卧底。
胡明一的上级王老板只通知长江三号领导己到津城,他也不知道具体人是谁,什么时间。让他们的开始保卫行动,这都由市地委直接指挥。
清晨津城的火车东站,一辆喘着白色粗气的客车停在了站台上,一位四十岁左右,穿着一身黑色中山服半袖服装,戴着淡灰色遮阳礼帽的男人下了车。
他旁边跟随着一个目光锐利的年青人,他提着一个黑包大皮箱。在车站上来了两位官员:
一个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驻津联络站余站长,另一位是津城电讯局通信处蔡处长。他们满脸微笑地握了握,那个刚下客车的中年人的手。
蔡处长先打着招呼:
“欢迎,欢迎程科长来津城工作”
余站长也礼貌地向这个程科长问好。随后,他们三个人边走边谈。
程科长叙说着来津的任务:
“两位官长,我受部里的委托到津成立一个无线电通讯班,负责招收,培训一批熟练使用无线电发报电台的人员,为部里增添新的技术人员。
组织部里之所以看上贵处,主要是你们这电讯局的通讯处人才济济,设备器材齐全选址隐蔽。
还有你们二位领导有方,希望我们三方通力合作,圆满完成这个任务”
余站长和蔡处长,都表示一定协助他办好这个训练班,组织部的程科长向他们布暑了任务。
程科长负责招收,审定受培训的人员,余站长负责训练班人员的安全工作,电讯局通讯处蔡处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