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潜伏在北塘渔村(1/3)
胡明一坐着大马车在盐碱地里穿行,他和老汉闲聊起来:
“大爷,您这是从哪来“
老汉笑着回答:
“我是的过了北塘二十多里村庄的,我们那出稻米也有打渔的,我到那个英国人码头后边三送稻米,你也是那片仓库的,去到北塘串门”
胡明一痛快答道:
“我去那找个朋友,他也是连拉货连接我,也他的车没来,我就走着去了,给走两个小时吧”
老汉点了点头:
“嗯,差不多,一个人一般走一个小时八,九里吧,这里的道不好走。”
他又有了兴趣:
“这一片怎么没人啊”
老汉叹了口气说:
“小伙子,这里那海边能打渔的地方都让外国人修了码头,还盐碱地也种不了庄稼,农民住这非饿死不可,这方圆二十多里地就没有人家,到我们那才有好土地。
这片靠渤海口的人都打渔为生,这个北塘是个渔村,那里的人都出海打渔,也是个古镇。有北塘炮台,有一座墙楼都在八国联军攻占北塘后给炸毁了,也进村杀了不少渔民”
胡明一望着就将西下的太阳,好久没有再说话,到了一个路口,赶车老汉向一辆对面来的马车把式打着招呼:
“噢,老弟去送海货”
“是啊,刚回来”
“啊,走了一会儿了”
老汉指着迎面驶过的马车的胡明一介绍:
“小伙子,这辆马车就是往远处乡镇送虾的,都是一天没卖完的杂乱海虾,送到那个镇上的做虾酱。
这北塘也是个渔港那里避风水深,这一带的出海的渔船都在那里停泊,还有个大码头和海货市场,周围四村八乡都到里买海货。
只要出海捕鱼的渔船一回来,那码头人山人海的可热闹了,都是来买鱼虾海螃蟹的。
这北塘的渔港正在蓟运河,潮白河的入海口。现在,大部分人都不到滩涂和海里捕鱼,干运输船的多了”
他们爷俩聊着,胡明一也被老汉纯朴的品格感动了,心想到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人让他上了马车,还和他这样亲切聊天,这个事情太不容易了。
他也关心的问着:
“大爷这一带这么就这么几个渔村人烟稀少,有坏人到这里偷抢的吗?”
老汉爽朗笑着说:
“小伙子,我们这里的人们,除了八国联国的枪炮对附不了,什么土匪强盗,黑社会混混,盗贼抢夺的坏人都不敢来。
我们家家都会点武功,还会用渔叉,这渔叉又长又尖锋利无比,就是他拿大刀来了也不管用,照样穿他个透心凉。
家家都有几把渔叉,出海或出车都带着,你看看这车上就有”
老人要是不讲这些事情,胡明一真还没注意他手旁的车挂兜里,插着一个木杆。他把木杆从兜里抽出来,果然是一把明锃亮的渔叉,半月形尖尖钢头,闪着寒光。
胡明一看呆了,他练了武功多年也见过和练了不少冷兵器,什么刀剑,红樱枪,三截棍等等。
他可还第一回见到渔叉。觉得这叉子比红樱枪厉害,要是被刺中了身上就给留下两个血窟窿。再刺到要命的部位将必死无疑。
老人把渔叉又放回帆布兜里,继续向胡明一说道:
“小伙子,这渔叉很厉害吧,这渔叉还可以做的有长有短,长的放在船上家里,短些出门带看防身。而且,我们这一带出海打渔的渔民都不怕风浪,不怕死,这打捞的鱼虾都是用命换的。
大海老天爷无情,这一带打渔的船全是木制渔船吨位不大,一遇到暴风巨浪,船翻人亡的事是常有的事。
听我的爷爷讲,这一带有一个小渔村,渔民们不知怎么得罪了龙王爷了。仅不到十年,村里几十条渔船出海打鱼后都再回来,男人们都死光了,这村子成了一个寡妇村。
所以,我们的人们面向大海心里宽敞,性格刚强纯朴。谁做了坏事就心虚了不敢出海了。而且,我们眼力很好,又打鱼又卖鱼什么样的人都见过。
刚才,我见到你为什么没说话,就是仔细打量你,看看你是个好人还是个歹人。要是个好人我就让你上车,要图谋不轨再向我动手的话,我就给上一渔叉”
胡明一微笑地逗着老汉:
“大爷,您么没给我一渔叉,又让我上车了呢了”
老汉也笑了:
“我仔细一打量你,看到你不是贼眉鼠眼,挺正气的不像个坏人,而你上车时身体太敏捷了,也是个练武的人吧”
胡明一听罢觉得老人眼力确时不错,可是最后一句话把他问住了。他思考到,要说了实话有可能暴露一些身份,如果不说实话会引起老汉的怀疑。
他决定正面回答老汉:
“大爷,我少年时练过武术”
老汉一听来了兴趣:
“小伙子,你的师傅是谁呢”
老汉这个问话又给胡明一出了更大难题,但他又不能乱回答,他也想到沧县离塘沽这么远,就是说出来老汉也不会认识:
“少年时,教我的师傅是沧州的佟师傅。
他一说出佟师傅的名子,老汉高兴地了:
“啊,太好了,是那个在军官学校当武术教官佟师傅吧,我原先也沧州去学艺,也拜了他学了一段时间,回来教授附近的渔村的乡亲。
那我们还是师兄弟了,你先别去北塘村了先到我那做客吧,这是我们千载难逢的机会,在我那住两天切磋一下武功,咱们快走”
老汉一啪啪向黑马打了鞭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