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捐钱(1/2)
朱晓华还未来得及答应,山下又传来叽叽喳喳的声音。
又一批人提着花篮、水果,拿着鲜花、挽联朝山上而来。
这些人都是成年人,年长的约四五十岁年纪,年轻的约二十出头,他们穿着颜色深浅不一的衣服,快速上山。
为首五十多岁的男子说:“快上,人在上面,还来得及。”
这些人忽啦一下冲上山,看到刻有“朱之武”的墓碑,管它三七二十一,不管认识不认识,先把纸烧起来再说。
这些人跪倒在弟弟朱晓明身旁,倒头便拜。其中一人把花篮、水果摆放到墓基砖墙下,引纸从燃烧着的纸盆里取火,自行点着第二堆火。
朱晓华上前问:“你们是……”
为首五十多岁,穿着黄色衣衫的男子说:“想必你就是朱晓华吧?”
朱晓华点头。
黄衫男子继续:“我们是黄十字基金会的,听说你父母新迁了墓,特过来祭拜。”
朱晓华想了想,说:“我父母生前没在基金会工作过,也没有跟基金会的人有什么往来呀。”
朱晓华又问了问朱晓燕、朱晓明,问问他们两人认识不认识。
两人均摇头。
黄衫男子一笑,说:“没关系,我们今天来了,大家就认识了。我们基金会的宗旨是急人之需,为民服务……”
男子宣传了一大串关于基金会的宗旨、事迹。
其他人听得昏昏欲睡,只顾埋头烧纸钱。
十分钟后,黄衫男子终于结束长篇大论的演讲。
朱晓华见这些人买了不少东西,价格也不便宜,早已知道对方的来意。
不过既然对方不明说,他也装糊涂。
朱晓华说:“那就多谢你们前来祭拜我父母。我们非亲非故的,还专门来给我父母上坟。你们真是无私奉献的大好人、现代的活雷锋。”
黄衫男子有点尴尬,刚到嘴边准备要钱的话,硬生生给憋了回去。
其他几人见状,立马上前补充,说:“其实,我们今天并不是专门来上坟的……”
朱晓华点头:“我知道,你们应该是在附近做好事,听说这里在迁坟,顺道过来的上坟的。”
第二名男子突然打住,神色尴尬,准备要钱的话,刚到嘴边,又被憋了回去。
也只好干巴巴地笑着,跟着打哈哈。
眼见花篮、水果也送了,纸钱、宝塔山也烧了,到了该离去的时候。
李主任忽然指着花篮水果说:“这些应该不是给去世的人用的吧,这怎么感觉像是给活人上门送礼用的。”
朱晓华走过去瞧了瞧,其中一个花篮上还带着标签,上面写着:祝孙融会长健康长寿,李潇潇敬上。
朱晓华说:“这个花篮是送给孙融会长的,送错了吧。”
黄十字基金会的黄衫男子等人对视了一眼,再次面露尴尬。
这些花篮水果本来是别人送给他们的,这些人临时匆忙赶来,便把这些礼品带上了。他们料想上坟祭拜也用得着,没想到上面还有标签,让人给当场认出来了。
为首黄衫男子觉得装不下去了,只好拉下脸,说:“其实,我们听说你开照相馆赚了不不的钱,我们今天过来,是希望你能捐一点的。毕竟,有钱了嘛,多少应该做些善事……”
朱晓华说:“原来这样啊……你们消息挺灵通的嘛。”
黄衫男子在上坟的人群里扫视一圈,看到了朱晓明,又指着自己队伍里的一个年轻小伙说:“你弟弟告诉我儿子小强的,小强是他们学校的老师。”
朱晓明回头,看到了那个年轻小伙,喊了句:“小强老师,你也来啦。”
小强老师倒比较直接,劝朱晓明说:“晓明,快告诉你哥,让你哥给我爸的黄十字基金多捐点。”
朱晓华瞧了瞧这两批人,一批是妹妹朱晓燕的同学,一批是弟弟老师家基金会的人。
有点无语。
心想,真是的,这才发达没两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谁说这个年代消息闭塞的,值钱、有利可图的消息传起来比网络时代还快。
这些人既然纸钱都烧了,朱晓华也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只能掏出真钱来。
朱晓华先询问了李主任,这些贫困生上学大概需要多少钱。
又询问了黄十字基金会大概需要捐多少。
贫困生这边不多,主要就是这几个学生上学的课本费用、学费、生活费、杂费,每人大概二十多块。五名学生也才一百块钱。
朱晓华当场掏出两百块钱。
基金会这边需要募集钱盖景区寺庙,黄衫男子口头说捐多少随意,但是根据他们过往的募捐情况,像朱晓华这样的,至少需要捐一千块钱以上。
这么多人在场,又带了这么多礼品上坟,小强老师还是弟弟的老师,朱晓华不能不捐。
最后朱晓华答应捐一千块。由于当场没有这么多现金,他要小强老师随后陪他去取。
这两批人拿到钱后,口中道着感谢,又在坟墓旁逗留片刻才动身离去。
半个小时后,该祭拜的也祭拜完了。工人师傅、钱大伯等人也陆续离去。
朱晓华带着弟弟、妹妹下山。
刚走到山脚下,又冲上来一批人,拉住朱晓华要求捐款。
这些人多数都不认识,有人声称跟朱晓燕同一个学校的, 有人声称跟被资助贫困生是朋友的,还有人声称跟黄十字基金会在同一幢楼里办公是邻居的。
其中黄十字基金会邻居的人说:“你们做好事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