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谁能比得过死人(1/2)
屋里众人都听傻了。
郭家四兄弟是因为听不懂,所以听得一头雾水,两眼茫然地呆立原地。
季含薇却是因为听懂了,所以更加两眼发直,呆若木鸡。
一般来说,做大夫的,根本不会这样详细地给病人以及病人家属讲解这些医理和用药,而且即便讲了,普通人也根本听不懂。
所以许多大夫,自己学得可以,用也会用,却未必能毫不思索就把这些讲出来。
更何况沈天舒讲得还这般娴熟流利,能够看得出来,完全是烂熟于心之后再归纳总结出来的,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沈天舒能这样娴熟,完全得力于上辈子祖父从小的教导。
她不仅从小就跟着祖父熟读医书,而且还经常要从匣子里随便抽取一份医案,讲出其中的医理和用药思路。
后期出师之后,虽然不用继续在祖父跟前立规矩了,但是她却又被直接丢去给新入门的徒子徒孙们讲课。
更不要说后期她自己也陆续收了几个跟章沐秋类似的人手带在身边,虽然不算正式收徒,该教的却也一样都没少教给他们。
所以季含薇若是想给她扣个不通医理,胡乱开方的大帽子,那只能跟她说句对不住了。
季含薇也没想到,沈天舒的医理竟然学得这样扎实。
别说是她的徒弟了,就连她自己可能都做不到这样信手拈来。
这样的人,她这辈子只见过一个,那就是高阳郡主姜潼。
那时候她年纪还小,跟在元心凝身边做学徒,当时高阳郡主途经湖广,顺路过来做客。
虽然她的年纪只有二十出头,但是跟元心凝聊起各种病例,医理、药理,简直如数家珍,头头是道。
季含薇当时已经跟在元心凝做了几年学徒了,被她正式收入门下,开始跟着她给病人看病,正是刚刚从理论学习向应用转变的阶段。
她做学徒的时候,经常会被元心凝夸奖,说她是师兄弟姐妹中最有灵性,学得最好的。
这些夸奖难免会让当时年轻的季含薇有些盲目自信,然而姜潼的出现,让她对自己的信心碎了一地,拼都拼不起来。
送走姜潼之后,元心凝曾经语重心长地跟她说了一句:“身为医者,永远都不能满足于自己当下的成就,且不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就算真的站在顶端了又如何?还有许多饱受病痛的病人等你去救治,更有许多至今未解的疑难杂症供你研究。
“只要人还吃五谷杂粮,还有生老病死,咱们身为医者,就不该有自满止步的一天。”
从那之后,季含薇就再也没有骄傲自满过,踏踏实实地跟在元心凝身旁学习。
直到她出徒的那天,元心凝才告诉她,当时姜潼的确路过湖广,但却是去武昌,是她听说消息,特意写信将姜潼请到府中,为的便是借着姜潼,敲打一下自己一直颇为看好的爱徒。
元心凝当时也很担心,生怕掌握不好这个度,彻底打掉了季含薇的傲气,从此一蹶不振下去。
好在季含薇抗住了,没有让元心凝失望。
季含薇出徒之后,依旧没有止步于此,头几年不但继续潜心钻研医书,还到湖广各地主动帮人看病,增长见识和经验。
那几年,她心里一直藏着一股劲儿,那就是一定要混出个样儿来,让世人知道,大齐年轻有为的女医,不止姜潼一人,还有她季含薇。
但是当她终于开始在湖广崭露头角,名声鹊起之时,一场灭门之灾却降临到姜家头上。
这让她想要跟姜潼比肩甚至超越姜潼的梦想一朝之内化为泡影。
毕竟,谁能比得过死人呢!
无论她再怎么努力,以后再怎么有成就,大家还是会感慨姜潼那么年轻就遗憾离世。
正因为她死了,所以她的未来才有了无限可能,是她无论如何也追赶不上的。
所以在姜家出事之后的那段时间,元心凝悲痛欲绝,季含薇也萎靡不振。
元心凝当时大病一场,紧接着就关了自己的医馆,彻底回乡养老去了。
季含薇跟着元心凝在她老家住了半年之久,才在师父的鼓励下重新振作起来,来到长沙开了一间专门的女医馆。
三年时间,季含薇已经在长沙府站稳了脚跟,尤其是一些达官贵人家的女眷,都更喜欢请她入府看病。
只可惜如今名利双收的她,虽然还记得当年初见姜潼时的震撼和师父的话,却已经忘了自己的初心了。
“潼娘子说的医理一点错都没有,用药开方也是讲得通的,但是你唯一忘了一点,郭老夫人如今年事已高,在用药上面,分量必须慎之又慎。
“你一方面说要温补,一方面又用这么大的剂量,郭老夫人的身体哪里受得了这样的猛药。”
季含薇一边说一边看向郭四老爷寻求支持。
郭四老爷本来就是个急脾气,加上又对潼娘子的本事没有什么了解,所以一听立刻附和道:“季大夫说得有道理啊,母亲年岁大了,用药还是该以小量慎重为好。”
沈天舒没理郭四老爷,反倒抬头看了季含薇一眼,眸中带着一抹似笑非笑的讽刺。
季含薇这话说出来,乍一听似乎十分有理,但却只是在糊弄不懂医术之人,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
如果依她所言,大夫岂不是好当极了,也不用再细细诊脉,斟酌药量,只需依照比例,以少量多次为原则开方岂不大家省事?
但实际上,许多药方,就必须要到一定剂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