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电学的开端(1/3)
“赵岩!”宋应星心中一惊,怎么会是他?
赵岩的名声,此刻在大明已是如雷贯耳,几乎所有精英阶层都知道他的存在,赵岩突然找上门来,让宋应星有些踌躇,问道:“不知赵将军找在下任何职务?”
“宋先生著成《天工开物》一书,我家将军甚是仰慕。将军说了,宋先生到赵家堡担任什么职务任您挑选,月俸最少三百两。”那名稽查大队中队长说道。
月俸三百两,比宋应星当前担任的教谕高出几十倍之多。
“承蒙将军看重,在下感激不尽,只是在下才疏学浅,还请先言明担任职务容我思虑一番。”宋应星面对如此优厚的待遇,并未直接答应下来。
“我登莱作坊甚多,宋先生可前往登莱指点作坊生产。也可进科技院,赵家堡的登莱科技院专门研究天工之术,宋先生既然擅长此道,必然两者都能胜任。”
宋应星思虑了片刻,回绝道:“你们还是请回吧!在下实在是才疏学浅,能著成《天工开物》,全凭过目不忘之法,然我之所学,已全数著于书中,前去登莱唯引人嗤笑罢了。”
宋应星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他之所以能著成《天工开物》,完全是凭借过目不忘的方法将工序强记下来,然后再一一总结下来,这些东西都已经写进了《天工开物》,至于研究方面,并非他所擅长。
“哦!先生既能过目不忘,如此就更好了。”那名中队长听了眼前一亮,不由分说的对宋应星说道:“宋先生,我家将军求贤若渴,您不妨先到赵家堡走一躺,我已备好马车,宋先生请。”
说着那名中队长做了个请的手势,宋应星连连摇头,说道:“赵将军怕是错爱了,在下实在是才疏学浅。”
“宋先生无需多说,来人,请宋先生上车。”那名中队长直接一招手,顿时后面的士兵走上前来,架着宋应星就往外走,也不容宋应星如何挣扎,直接给推上了马车。
很快,在十多名骑兵的护送下,这辆马车朝着山东疾驰而去……宋应星被强行带上马车,一路上根本不容他挣扎,那群人对他甚是礼貌,路上吃喝用度一律照顾周全,宋应星不由无奈万分,在水路走了半个月,他们终于进入了山东地境。
此时的山东,西三府也已经恢复得很好了,整个东三府几乎看不到一个乞丐,所有乞丐都被赵岩招募去屯田,年老和智障的则专门收容了起来。
而西三府的土地因为登莱的纺织业对棉花的巨大需求,几乎所有土地都种上了庄稼,大部分都是棉花。
今年山东西三府的棉花产量再次提升,达到了五百万担之多。
宋应星看到路上所见的土地都处于耕种状态不由称奇,当宋应星到达青州府之后,发现青州府甚是荒芜。但荒芜的土地上,却有许多百姓正在劳作,到处都是耕牛在不断的犁地。
“百废待兴啊!”宋应星看着田间的景象感慨道。同时宋应星在路上看到了让他十分难忘的场景,只见在这个快要过年的时候,官道上竟然车马不断。
一车车的棉花,以及各色货物来来往往,半天里见到的大商队就不下十余个,沿途的驿站更是住得满满的,好在那名中队长的任务特殊,驿站专门腾出了一个房间。
“兄台,年春临近,你们为何还在山东行商?”宋应星吃饭时,不解的对边上的一名客商问道。
“赚银子不分节气啊!”那名客商笑道,“山东商机甚多,来山东行商几乎稳赚。”
“这是为何?”宋应星在分宜时,也对山东的状况有一些耳闻,因为他参观的很多作坊,有一些都饱受山东产品的冲击。
“来山东行商,来时可赶牛马前来,或携瓷器、茶叶、糖、丝绸和其他海贸货物,必获利。特别是牛马,只要有,建威将军悉数都要,还有木材、硝石、硫磺等物,运到黄县也十分好卖。”
“返程时,可以带上盐货、渔产、棉布、棉袜、棉袄、铁器、铜器、粉干和一些倭货,都有银子可赚,不过赚多赚少,还得看自己怎么选了,可惜琉璃镜只卖给山东商贾,那琉璃镜才是最赚银子的。”
那商客说着,宋应星不由点头,琉璃镜自从上次降价后,再次刮起一阵购买风潮,在这个富人贪图奢华的年代,一个小小的琉璃镜算什么。
宋应星也自己拿了银子买了一面小的拆开看过,发现这种琉璃镜和西洋镜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更大,同时背后的镀层用料也同,显得更加明亮一些罢了。
突然宋应星对登莱情况变得期待起来,从种种现象上可以看出,建威将军赵岩是一个十分重视生产的人。
而宋应星正好是一个鄙弃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纨绔子弟”与“经士之家”的人,只是宋应星也有些忐忑,毕竟他对生产技术只是一个记录,并不是很擅长研究。
……满清的动作很大,他们在沿海每阁十里设一烽火台,每个烽火台驻守10到500人不等,范文程本来提议是500人,但辽东的海岸线那么长,每个烽火台设500人显然没有可行姓。
满清在那些认为很可能被选为登陆点的地方重兵防守,例如旅顺、双岛弯这些地区,皆是驻守500人。
同时他们出动了从来不出海的水军,在沿岸四处巡逻。满清的水军是孔有德他们带去的,北方的战船本身就不太可靠,加上渤海常年风高,因此满清的水军少有出海,更不清楚赵岩的海上力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