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宣战(2/3)
批上市公司的名单已经确定,证券交易所一开张,第一批十六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直接挂牌买卖。这十六家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赵岩手上的,经过几个月的筹划,赵岩手上的企业已经重组完毕,形成了十三家公司。
登莱纺织、龙口船舶、登莱建材、登莱钢铁、登莱动力……这些公司预计将吸纳一千万元的资金,分出去的股份大概有总体的5左右,其中登莱玻璃制造公司的股份将售出大半。
证券交易市场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赵岩照搬后世的一些制度,制度在初始阶段就已经比较完善了。
但在管理上,依旧变得复杂化了。虽然看着很让人头痛,但便利却是很大的,例如有了证券交易所,赵岩手上的玻璃厂可以直接脱手。证券交易所的出现,也相应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还进一步明确了公司股份制的法规。
证券交易所开张那天,很多人都买了股票,当天就吸纳了三百多万元的资金。
数个月以来,山东的工业迅速发展,海洋贸易也进入一个频繁的时期,大量的产品被生产出来,需要市场需求来消化这些商品。
曰本是主要的倾销地之一,从事海贸的商人甚至在曰本公然买人,一个倭奴在曰本可能只要两到三块银元,而运回山东卖给官府却有五块银元。
纺织品、铁制品,以及各种生活用品,都是倾销曰本的主力商品,这些商品和那些奢侈品不同的是,这些商品夺走了曰本农民的收入。
没了收入导致农民暴动,然后引来镇压,越来越多的倭人被抓到大明做苦工,山东政斧一边倾销曰本,一边从曰本抓捕倭奴建设基础设施。
此外随着数月以来,南洋地区的欧洲人被驱逐出去,从事海贸的商人可以在整个东亚的据点进行贸易。
山东的纺织品可谓是到处倾销,是最为主力的商品。
纺织品是一种需要很多劳动付出的行业,在大明境内也许利润不是太高,但在大明境外的利润却是高的惊人。
因此纺织品是一个主力商品,而茶叶、瓷器同样是主打商品。
总的来说,对外销售的商品分为奢侈品和实用商品,奢侈品主要是丝绸、瓷器之类,实用商品则是生活用品之类。
其中还夹杂着大量的玻璃制品,这些玻璃制品一个个都栩栩如生,不识相的土著还以为是宝物,一个玻璃球换一块同等重量甚至更重的白银,甚至是宝石。
大明海商可允许贸易的范围北至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南至澳大利亚东南部开设的据点。
从事海贸的利润没以前高了,因为有关税,而且从事海贸的门槛变低了,竞争者也越来越多了。
但海贸的效率提高了,若是在船厂买上一艘飞剪船,一个多月就能到达加州,不用一个月就能到达澳洲东南部,逆风的话会延长一倍的时间,但还是较快的。
到达后,基本上都能快速的装卸货物,然后马上返航。若是季风不对,调整一下贸易地点就可以了,东南西北都可以去。
能贩运的货物也很多,把棉布、茶叶、丝绸以及各种生活用品运到加州去是必然赚钱的,当然赚的只是运费。
整个海贸体系已经往船主自主经营的方向,慢慢向运输方向转变,即船住不负责对货物的买卖,只负责运货。
最大的聘用方还是山东政斧,指定你将这船货物运到某地给多少银子。
运的不仅是货物,也有运人。
山东政斧正在往海外大量移民,移民需要船把人运到移民地,这就需要商船参与其中。
不过对于一些船主来说,此时的海贸却是比以前更赚钱的,比的还是经营头脑,以及航海经验。若是有经营有头脑,要赚到钱那非常简单。
而与西方人的贸易上,除了在美洲与欧洲人进行贸易,斯里兰卡南部的据点此时成了商业部与西班牙人贸易的地区。
大明的商船首先接受官方的聘用,将商品运到斯里兰卡,然后再由官方将商品卖给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在被夺取了马六甲海峡后,此时对大明这个庞然大物很是畏惧,丝毫生不出对抗的念头。
第一舰队在解决了东亚的欧洲人后,开始向西扩张。
第一舰队的主力进入印度洋,于四月份在印度恒河口占据了一个贸易据点,开始在当地修筑棱堡。
商业部在恒河口设立了一个商馆,开始与印度商人接触,贸易随之展开,但贸易量一开始并不大。
南亚次大陆和中南半岛的香料成了当地的商品之一。
阿拉伯人曾是香料运输中的重要环节,不过阿拉伯人的海上贸易体系早已被欧洲人所摧毁,他们在香料运输中的地位也被葡萄牙人所排挤了出去。
对于大明来说,一切都需要时间,在经营印度这块巨大的市场时,也是需要较长时间的。对印度的不熟悉,是主要的制约之一,双方都不熟悉,需要一定的时间接触。
但贸易量却是在不断的增加,商馆已经与一些印度商人建立了贸易关系,商馆正在要求本土提供更多的货物。
大明的商品在印度有着巨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印度人口众多,是一个很巨大的市场。
相比之下,在中南半岛上的贸易则进展得十分顺利,大明商人本身就有在这一带活动。
不过中南半岛的很多据点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贸易体系,依旧是传统的海贸模式,不似如曰本长崎,以及加州殖民地那般,可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