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密集 火力网(1/2)
“这个刘泽清,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回来。”巡抚衙门内,朱大典正在吹胡子瞪眼,怒气腾腾的拍着桌子。
两曰前,刘泽清竟然带着兵马回了山东。
六年流贼入豫,刘泽清六年九月被移镇河南彰德(安阳),先是托病不赴,结果上面催得紧,七年初见流贼已经回了陕西,这才领着兵马前往彰德。
结果还没几个月,竟然带着兵马擅离总镇,一路开回了山东菏泽。刘泽清此人可谓是明末最滑头的军阀,一直本着‘龙不离渊’的态度,明廷怎么就调不动他,作战时最擅长的自然是打酱油。
朱大典对刘泽清一直没什么好印象,主要是六年朱大典指挥兵马进剿孔有德时,刘清泽守的就是水门,结果刘清泽遇到孔有德的贼兵吓得不敢靠近,又不谙火器,导致孔有德出入水门如出入家门一般,最终让孔有德逃窜出海。
不过这刘泽清手上兵马足有三千多,朱大典也只能徒呼奈何,动不了啊!
心情糟糕之中,朱大典对下面问道:“那赵岩在黄县可有什么动作?”
“禀告大人,甚是安份。”
“文登营的兵马可曾放回去?”朱大典接着问道,吴安邦那废材可让赵岩俘虏了将近两千人。
“已经放归宁海洲。”
……
赵岩在黄县的确比较安分,并没有什么兵事上的调动。那将近两千名俘虏,修完路之后就放了回去。
毕竟他们也是官军,赵岩就抚后也没权力再扣押他们。黄县到赵家堡的路段倒是让这些免费劳动力修得平整宽阔,交通问题算是初步解决。
那些山东大商对于土法制硝显然很感兴趣,毕竟有钱赚的东西不会有人拒绝,个个都带了一个技术人员回去。
这些技术人员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已经掌握了从集硝到提纯、保存、运输方面的技术。
相信不久之后,这种土法制硝的作坊就会遍布山东各地,到时候尿都能卖钱了,实在是给广大人民创收啊!
赵岩这些天都在军器局给那些工匠上课,赵岩从工匠中选出了一批专门用来实验新型大炮。
目前铁模制炮的技术已经攻克了,军器局的工匠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大炮打造速度自然比以前快了许多。
铁模制炮出现之前,人们打造火炮都是靠泥模,泥模只能用一次,然后就会报废,而且炮管里会出现很多蜂窝,工艺如果不严格,非常容易炸膛。
再加上泥模制作不易,做一个泥模还得一两个月,做几个可能才能得到一个能用的,要是碰上阴雨天气,时间还得更久。
铁模铸炮的技术是清末出现的,那时候西方人已经用镗床打造火炮。
有了铁模铸炮的技术,火炮生产上无疑方便了许多。但制式火炮却没有确定下来,还需要做大量的实验才行。
赵岩把安全导火索发明了出来,然后给这些工匠讲述火炮方面的知识,最重要的还是学习计量单位,起码得能看懂阿拉伯数字,懂得米、分米、厘米、毫米这些概念。
火炮实验室的工匠有一部分是刚从山东的各卫所里挑选来的,这些工匠懂得铸炮的相关技术。
有了安全导火索后,这些工匠可以按照不同的倍径逐一实验,然后记录下数据,再从这些数据中挑选姓能最试用的。
这次朱大典让他挑选工匠,他大部分挑选的都是船匠。这些船匠多是在袁可立担任登莱巡抚时招到山东打造战船的。
孔有德之乱后,这些船匠失踪了很多,但也还能找到几百人。这几百名船匠目前都安顿在龙口港。
龙口港就位于黄县,是一个不错的良港。山东虽然实施海禁,但小规模的海上走私还是存在的,但量不如东南沿海那么庞大,山东官方也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毛文龙就曾经扣留前去与他贸易的商船,后来袁崇焕私斩了毛文龙,还把船还了回去。
这些卫所的工匠来到军器局后,虽然无法带来什么先进的火炮,但在一些技术的细节上却有了完善。
其中还有个一个叫吕禄安的工匠,擅长打造一窝蜂。一窝蜂是一种原始版的火箭炮,明军对敌时,经常一次发射上万支火箭。
不过这种一窝蜂的火器杀伤力很低,甚至可以说不太容易炸死人。
吕禄安一提这种一窝蜂,倒是让赵岩想起了一种不错的武器——格里斯火箭。这种火箭就像后世过年时玩的那种冲天炮。
一个小火箭,绑着一根棍子,拿火一点,然后就‘咻’的一声飞出去。格里斯火箭就是那种冲天炮的放大版,头部装上弹片,爆炸后可以造成范围伤害。
这种火箭的制造技术并不难,发射也十分简单,威力更是不错,特别是焚烧上,在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人还在使用。
缺点就是落点比较大,一般都是密集轰炸才会使用,射程大概在1000~3000之间,同时这中火箭如果装备军队的话,必然会使火药用量加大。
还有手榴弹也要研制,手榴弹的技术很简单,但点火引信方面会有些要求。投掷兵在西方是有出现过的,不过赵岩研究战争史时发现,这些投掷兵一般不会发挥出太大的效果。
毕竟点火方式有些麻烦,不可能像后世那样一拉一丢就炸。这种原始的手榴弹,在野战当中是一种比较鸡肋的武器。
赵岩突然萌生了一下个想法,让部队装备格里斯火箭,加上手榴弹、长弓兵、炮兵。
双方几阵时火枪兵先射击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