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奇门遁甲(1/2)
我扭头一看,来的不是别人,正是窝村村长刘书林。
他一定是跟着我们来到这的,看他一脸坏笑的模样,一定另有所图。
还没等我问他,刘书林便开口说道:“小师傅,你还记不记得答应过我一个条件,现在我要你带我进去,并且保护我。”
“走吧!”池灵儿听完便朝洞里走去,我也跟了上去,刘书林打着手电筒自然也跟了进来。刘书林追上我们时也顺手帮我和池灵儿带上手电筒,看来此人心思缜密。
洞不宽,但足够一个人通过,洞穴内很潮湿,石壁上长满青色苔藓,我们发现这洞穴内裸露在外的石壁极其光滑,口径一样大小,不像是天然形成的,倒像是人为建造的,如果真是人为建造而成,可想而知,连通道都如此讲究,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经过一条十米向下滑行的通道,我们四人将近约半小时才走到洞底。
我刚一落地打开手电筒就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洞底成四方形,顶部成椭圆形,高约五米,宽约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六个面由人形差不多大小的长条石块铺成。
南面还有一个水潭,东面墙和西面墙各有一扇石门,就没有任何东西了。
“灵儿,这墓穴,真是让人感到震撼。”我欣赏着洞底的一切,脱口而出。
“恩!”池灵儿点点头。“这一看就是一个绝佳的墓穴,此地群山环抱,一条小溪相绕而流,是一个风水宝地。风水好不一定会有墓穴,有墓穴就一定是一块风水宝地。”
我曾经听人说过。
在早期,并没有形成什么专业的盗墓人。
后来,随着厚葬制的风行,盗墓活动渐渐发展,于是开始产生了一些专业的盗墓技术。
一些专业盗墓贼甚至总结出一套查找古墓的规律,可归结为“望、闻、问、切。”
“望”,就是望气。我国古代社会比较迷信,因此,陵墓也多选在风水宝地之中。
于是,盗墓贼就同一些懂得风水之说的人勾结起来作案。一些专业的盗墓团伙内就会有一两个懂得风水的人。盗墓贼一旦遇到群山环抱、清水相绕、山势绵延起伏、风景秀美的地方,或是土层深厚、气候干燥的地方,就会详细查看。
“闻”就是嗅气味。一些嗅觉胜于常人的盗墓者,他们只要用鼻子一闻,就可以根据泥土中的气味判断墓葬的年代和是否被盗掘过。
大型古墓,由于年代久远,古墓上的泥土必然会产生自然沉降,有的就出现了外实内空的现象。这种“外强中干”的陵墓一旦受到较大震动,地表所发出的声音就与别处的声音不同。
“问”,盗墓贼为了查找陵墓就要多方面汇聚消息源头。会查查一些历史资料,打听哪里有墓地的传说。
“切”,就是对地表进行深入详细的勘察,这个环节中,盗墓贼最得力的工具就是洛阳铲。盗墓贼把洛阳铲插入地下,通过铲子带上来的土层来判断。
若是土层颜色一致,就证明这里的地下未被开掘过。若是土层出现了断层,颜色出现了变化,中间夹杂着不同的五花土,就有可能存在墓葬。若是带出的土中有一些金属、陶片、木屑、朱砂等杂质,就说明这里肯定有古墓,并且可以根据金属、陶片来判断墓葬所属的年代。
我问刘书林:“这窝村村还出现过大人物?”
刘书林掏出一根烟,点上火,大力吸了一口吐了个烟圈,“管它有没有大人物,那是一个墓穴就行,让老子白走一趟,我非得炸了那座山不可。”
池灵儿扫了一眼周围的环境,“奇门遁甲。”
“奇门遁甲?”我和刘书林环顾四周异口同声说道。
池灵儿慢悠悠的解释道:“我们只是在阵法外,你想进到墓地里去就必须入阵破阵,奇门遁甲是由奇、门、遁甲组成,历史悠久,高深莫测。”
“那不是很危险。”我问道。
“极其危险,我想进到阵里的人估计活着的希望不大。”池灵儿继续说道:“奇门遁甲起源于四千六百多年前,几乎和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一样长,世界上最早使用奇门遁甲的第一人就是老祖宗皇帝,一路传下来,直到黄石老人传给张良之后,张良这家伙把它归纳简化,以至于后来人根本不知道说些什么,奇门遁甲不再完整。奇门遁甲阵又叫八阵,由两仪、五行、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组成。其中的八门分别是休门、生门,伤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开门,要想破阵必须找到生门、景门和开门,剩下的五阵都是杀门,其中杜门、死门是最危险的,即入错门出来又见八门周而复始。”
八门?我扫了一眼四周,“这只有两扇石门哪里有八门。”
池灵儿一脸凝重道:“两门就更难选择了,不是生门便是死门,生死各一半。”她又看了一眼两扇石门说:“这不只是传统的奇门遁甲,要是传统的阵门应该左右各一扇,而现在是东西各一扇,设计这座墓地的人一定是一位精通奇门遁甲的人,往往越是精通奇门遁甲的人越是不会按照常理布阵。”
池灵儿说完掐指算了算对我们说,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艮宫,生门理当在东北方位,我们就先进东面墙的石门。
我问道:“灵儿,人多的话不是可以分成两批还进去,在这百分之五十的机会下,分两批走就一定有一批可以进入生门。”
“话是没错,但是两人进入死门那生还几乎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