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战疫(1/2)
民死不隔户,三月无人行!
就在刘文昊幻想和漂亮媳妇将要过上没羞没躁的生活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瞬间打破了他所有的小美好。
据反馈回来的可靠消息,瘟疫最开始是在城南义军中传播出来的。
本来这事情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让人发现,但在城南的义军里,有个见多识广的郎中,也幸好有此人在,要不然,怕是整个太原西城都未能幸免!
但仅仅只是一夜的时间,城南就已经有数千人沾染了瘟疫!
一晚上的时间,死了上千人,足以可见这瘟疫的可怕之处!
在瘟疫面前,无论是老百姓还是义军,对此都是无能为力的,可谓是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大宋靖康元年十月二十七,这一天也不知怎么回事,金军竟然一次有效的攻势都没有,仿佛他们那边也出现了瘟疫的苗头一般。
或许两方都面临着难题,所以很自然的就罢战了一天。
但即使这样,太原西城面临的危险却更胜于从前!
“大人,卑下已经将所有的郎中聚集到了一起……”
王善是义军首领,虽然刘文昊已经将他的事情上报给了张孝纯,但此时所谓的朝廷任命还没有下来,所以他依旧还是跟在刘文昊的身边。
当听闻有瘟疫出现,王善也是慌了神,因为自小到大,对于瘟疫的可怕,他还是十分清楚的。
历朝历代之中,瘟疫一旦爆发,靠人力主动扑灭,这在极难实现的,可谓是灭顶之灾。当然,在大宋年间,宋人抗疫也有一定的经验,在这个时候,防疫更受重视。
特别是在朝廷的干预下,人们已经意识到沸水重要性。当然,此时面对疫情,大多主要靠“防”、“治”和“助”。
防,就是防疫隔离。古人的隔离并没有什么人性化一说,通常就是一人得病,全家都得跟着遭殃。
甚至可以说,在这么一个年代,只要一个人沾染上了瘟疫,那么全家基本都会被判了死刑!
但对于所谓的治来讲,其实在这一刻,并没有什么特效药。所以当瘟疫来临的时候,无论是有钱有势还是那穷苦百姓,都是一样。
所以,这里也就更多的牵扯到“助”这个字眼。
古人哪有什么科学可言,面对疫情,大多都是请高僧道士做法,驱瘟神,烧疫鬼。
但那些高僧也好还是道士也罢,真的能驱赶瘟神还人间一片清凉吗?
显而易见,这肯定不会实现!
可是这个年代,人们就是愿意相信是他们触怒了瘟神,所以才会有瘟疫降临的!
幸好那老神医皇甫秋此时正在西城,不过对于城内发生的瘟疫,老神医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子明啊,你是说这世间根本就没有瘟神?”
这也就是老神医问出的话,换做旁人,刘文昊肯定连理都不会理的。
“前辈,据晚辈所知,引起瘟疫的原因主要有三类。一是气候反常,比如出现大水、大旱,或者天气奇热、奇寒等。再一个则是鼠害、蝗灾等引起的;而最后则是战乱的因素……”
皇甫秋皱起眉头,老神医学了几十年的医术,救死扶伤了无数人,但面对这场瘟疫却让他束手无策。
患者喝了他熬的药一点效果都没有,还是逃不出死亡的下场。他不明白,麻黄桂枝解表,黄芪白术补气,这都是祖宗传下来的经方,为什么会一点都不管用?
他百思不得其解!医家传统,祖宗疗法,突然都毫无作用,可以说,仅仅只是一日,便直接颠覆了他的三观,更是让他开始怀疑了人生!
或许在这一刻,皇甫秋更倾向于这世间确实有瘟神存在,所以才会让他无法去面对!
是啊,人和神怎能相比?他虽然被人称为神医,但真正来讲,这只不过是人们对他出于尊敬而已。
不过在此刻听了刘文昊对于瘟疫的描述,虽然他闻所未闻,不过细细思量一番,却突然发觉,那小子说的好像蛮有道理的!
刘文昊并不知老神医心中所想,他虽然没经历过瘟疫,但也算在后世经历过新冠疫情。
虽然还不知口罩到底有没有用,但他还是报以谨慎的态度,觉得用了口罩总比没有强。于是在这一刻,他连连下令道:“传令下去,现在无论是什么地方,无论是什么人,都必须充分隔离,并且人人都要以布掩住口鼻!”
这个年代哪有口罩一说,现在别说是棉布,哪怕是麻布也没有多少吧。
既然没有办法,那就制造一些办法。说到这里,他忽然想到对于尸体的处理方式,因此又对着沈良等人吩咐道:“对了,所有沾染瘟疫不幸离世之人,尸体必须火化处理!”
其实相对于用“口罩”,火化尸体才是最难办的。
早就说过,无论是宋朝还是唐朝,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即使是死,也要使自己保留全尸。
因此,这一政令到底能不能施行,还是未知。但刘文昊却明白,这突如其来的瘟疫,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尸体。
当然,现在也不能排除其他因素,毕竟此时正应了那句,大灾之下必有大疫的说法。不过刘文昊也回味过来,因为在大水过后,虽然出现了有人感染风寒的情况,可也不是被压了下去吗?
疫情最初在义军之间爆发,而且据回馈上来的消息,说是最先从城南处开始的。
早在王善等人驰援太原之时,刘文昊便把他们分批次的安置在西城的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