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恶心的饮用水(1/2)
想起师范毕业就被分配到那个偏僻遥远的小渔村工作三年的时候,让我依旧恶心的感觉到,那三年、那恶心的饮用水到底是如何让我们在那里熬过三年的?
那是一个除了城市以外,在广大的乡村没有自来水的年代,家家户户平时的生活用水全靠一个大水缸。我所工作的这所小学校的厨房里也有这么一个很大很大的大水缸,我们的宿舍里也有一个大水缸,水缸必须要大,否则因储水不多而不够一天用的。如此一个足够大的水缸至少应该保证人们一天的生活用水,如果因为水缸太小,人们或许在一天内,要往返水井之间挑好几次水。
水井和水缸就像是相距不远的好兄弟,水井总会无私的提供自己的水给水缸储水,而水缸也绝不会抱怨水井离它太远而导致储水不方便。有了水井,人们便不会在乎水井离水缸的远近,只要有口水井,水井里又有取之不竭的水,人们的生活才会有了希望。
我工作的这所小学的操场后面也有一口水井,当我们听当地教师自豪的夸奖他们的这口水井的井水是如何的甘冽甜美时,我们真的庆幸有这样一口好的水井竟然距离我们是这么的近。可是,当我走过去查看这口所谓的水井时,简直让我不敢相信,当地教师口中所赞不绝口的水井只能算是一个小泥坑,而且它确确实实就是一个小泥坑。
学校教室的后面是个操场,所谓的操场只不过是一块不大的低洼的平地,其实准确的说这里应该属于河滩,我们的学校坐落在被人们用泥土垫高的河滩上,而操场则没有用泥土垫高,所以,这个所谓的操场就是河滩,一个处于山脚下的河滩。
紧挨着操场边就是这个不大的小山的山脚,在山脚下操场的东边有个露天厕所,这是我们这所小学校的厕所。离厕所往西不到三十米处的操场边,也就是山脚下有个当地教师所说的水井。这哪里能被称之为“水井”呀?这眼水井其实就是在山脚下有水的地方挖了一个小泥坑而已。不过,当地教师自豪的说,家家户户的小泥坑只有我们学校的这个小泥坑出水量最多,小泥坑里的水也最甜。
这是通往大海的大河边的一所依偎山脚而建的小学校,当地的住户也都围着山脚而建,山脚下是河滩,河滩地里打出来的水是不能饮用的,因为河滩地打出来的水其实就是过滤了的海水,很咸很涩,就是用来洗衣服都不行。当地的家家户户都会围着山脚寻找一个属于自己家里自用的一眼小井,所谓的小水井,就是在山脚下有水的地方挖个小坑,让不高的山、不多的泉水流到这个小泥坑里面而已。
难怪当地人不愿意把这个小泥坑挖大、挖深,因为变大变深的小泥坑是没有足够多的水来盛满它的,如此这样的小泥坑里存储的水往往只够一两户人家使用。不过,当地教师自豪的说道,附近这么多人家的小水井,只有我们学校的这眼小水井出水量最多,它能够满足学校里面好几户住校老师家的生活所需,另外还能满足我们这些来自外地的住校青年教师的平时生活所需。
我们有六名外地住校教师在此工作,学校专门花一个月三十元的工资聘请当地一位农妇替我们做一日三餐,但是大水缸里的水则需要我们亲自动手把它挑满。上班第二天我们就排班轮流挑水,两人一组,每天不仅要把厨房里那口大水缸里挑满水,而且还要把宿舍里那口稍小一点的水缸里挑满水。
不涝不旱的季节挑水最容易,我们只需拿着水舀挑着两只水桶到操场边山脚下的这个小泥坑舀满两桶水,然后挑到厨房和宿舍即可。如果小泥坑里的水量太少也没关系,我们就会把两只水桶放在这里然后去上课,等到下课的时候,我们再去接着舀水。一节课时间不够,我们就等两节课的时间;两桶水不满,我们就两人抬着一桶水先回去。
最让我感到恶心的是下雨天,特别是雷暴雨的大雨天,这个时候的雨水会漫过整个操场,直至把这眼称之为“水井”的小泥坑淹没其中,继之离小泥坑不远处的露天厕所的化粪池也被雨水彻底淹没。抬眼望去,只见整个操场汪洋一片,水面上漂浮着大量的厕所里人们的排泄物以及擦拭屁股的各式各样的纸,见此情景,我们往往会呕吐几天吃不下饭。
这样的雨天,小泥坑里的水是没法吃的。聪明的当地住校老师会在屋檐下放一口大水缸,屋檐绑一根一剖两半的大毛竹,如此的设置就能够让瓦屋面的雨水几乎都流进这口水缸里,人们就这样解决下雨天的吃水问题。当然,我们也跟着这些当地老师学会了这种收集雨水的方法,一旦雷阵雨突然来临,我们立刻就会丢下教室里的学生,直奔厨房和宿舍把大水缸从屋里挪动出来放置在屋外的屋檐下收集雨水。
雨过天晴,漫过小泥坑和露天厕所的雨水渐渐退下去,这时,只见操场上散落着没有随雨水退下去的人的排泄物和各色纸张,只等着太阳出来,这些排泄物和纸张就会因为太阳的暴晒而渐渐变的干脆。无须担心这些散落在操场上的排泄物和纸张,雨过天晴,孩子们在操场上的嬉闹又会让操场显得很是干净而几乎看不到雨水褪去留下的痕迹。
储存在水缸里的水浑浊不堪,我们会按照当地教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在水缸里撒一点明矾,以便让这样浑浊不堪的雨水早点变得清澈。雨过天晴,储存在水缸里的雨水无需多长时间就会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