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当得起伟大(求订阅!)(1/3)
8月1日,京城,人民文学会议室。/p
上午9点左右。/p
直属xx部领导的人民文学高层像商量好了似的,踩着点,相继走进了办公室。/p
今天是特殊的日子,人民文学上下非常看重。/p
社长周峰早在上个星期就提前下过指令:所有人民文学高层,不管是手里有活的,还是在外面出差的,必须在今天赶回来。/p
赶回来开会。/p
9:02,陶歌随着洪振波走进了会议室。/p
陶歌作为助理只能坐在后面旁听和记录,没资格参加前排的圆桌会议。。/p
更没有发言权和投票权。/p
一眼望去,陶歌发现,除了副社长邹平和副总编辑何启智、邢晓斌外,其他人基本都到齐了。/p
比如社长周峰,副社长向天成。/p
比如总编洪振波。/p
总编室成员聂虎、邹波、冯小雨三位副总编辑。/p
除了以上的大佬外,下面的编辑部和编辑室、经理部、办公室的头头们也都来了。/p
有投票资格的总计19人。/p
9点过10分。/p
周峰看看手表,再看看左边的三个空位,环视一圈严肃地说:“再等5分钟,我们开会。”/p
不过周峰的话音刚落,门外就响起了脚步声。随即副社长邹平和副总编辑何启智、邢晓斌三人鱼贯走了进来。/p
各就各位…/p
周峰说:“都到齐了,下面开会。”/p
助理下发文件,每份文件有11页纸,由订书针装订成小册,上面的内容都跟张宣的新书“潜伏”小说有关。/p
其实这场研讨会因为是特别原因加塞的,会议内容也是围绕“潜伏”和“白鹿原”这两本书打转转。/p
所以程序非常简单,就是看资料,发表意见,最后举手表决。/p
11页纸不厚,但整个会议室却足足看了半个小时。/p
半个小时后,感觉时间差不多了,周峰才说:“三月的新书“潜伏”, 几天前就已经复印给了大家。/p
这些天相信大家都看完了,心里肯定也有各自的想法和意见, 下面按顺序发言, 老洪你先来。”/p
作为社内地位仅次于社长的总编辑洪振波, 作为新书“潜伏”的主要支持者,这次是有备而来。/p
只见洪振波在位置上小幅度动动, 坐直身子,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开口:/p
“三月的新书“潜伏”,很像一只精美的钟表, 活跃的秒针积极地为故事播云降雨,从容的分针引导读者徘徊在悬念的丛林深处。/p
而沉重的时针是在暗处运行的,它承担着作者极其严肃的写作理想:人与时间的对抗之谜底,人与社会的相处之道, 不仅在重重变革里失窃,而且在牢固的记忆里,遭遇彻底的遗忘...”/p
淋漓尽致地发言10分钟, 最后洪振波右手虚拍桌子, 庄严地总结道:/p
“我毫不夸张地讲,三月的“潜伏”在我读过的所有著作里,能排前5。”/p
洪振波是谁?/p
是人民文学的总编辑, 几乎是社内读书看报最多的几人之一。/p
人生几十年, 看过的中西方名著和投稿, 如过江之鲫,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他说“潜伏”能排前5, 这是多大的夸奖?/p
这是多大的荣耀?/p
同是也表明洪振波的决心,孤注一掷的决心,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p
听完他的发言, 与会者瞬间明白,这位平时性格极好、却为“潜伏”扮演一根筋角色的总编辑, 已经做好掀桌子走人的准备了。/p
一开局就针锋相对,立场鲜明,气氛有点凝重。/p
但在周峰的注视下,有条不紊地一个一个开始发言。/p
此时会议室分成三派。/p
一派以洪振波为核心的5人团, 这波人自然极力为“潜伏”唱赞歌。/p
另一派就是副社长邹平为核心, 副总编辑何启智、邢晓斌为主要骨干的6人团。/p
这派人马立捧“白鹿原”的同时。还负责对“潜伏”挑三拣四, 鸡蛋里挑骨头,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p
最后一派由社长周峰、及其心腹组成。/p
这是人员最多、实力最强的一派,足足有8人。/p
他们大多站中立位置,对两本书都有褒有贬,发表的言论也是属于墙头草类型。只要最后发言的周峰是什么调子,他们立刻就可以转换自如化成什么调子。/p
一轮下来,除了周峰和邹平还没发言外。/p
其他人因为意见相左,言语相悖,已经闹得不可分交。/p
会议室早已经吵作一团,唾沫横飞,各自争辩地脸红脖子粗的,就差动手打架了,他娘的这是谁也不服谁!/p
会议室这种场景,陶歌已经不是第一次见了,为了送选茅盾文学奖的事情,这是第三次公开闹了,已然习惯。/p
陶歌习惯了,周峰更是习以为常,在放任他们吵嘴20来分钟后,他适时站出来干咳一声。/p
听到这声干咳,刚才还像一锅粥似的会议室立马寂静无声。/p
三方人马都是一改之前咬牙彻齿的形象,重新把斯文儒雅捡起来,规规矩矩坐好,眼睛齐齐望着上首的周峰,做聆听状。/p
周峰同众人大眼瞪小眼,就这样子瞅了两分钟。/p
随后周峰转头看向邹平,开口道:“老邹,该你了,你说说你的看法。”/p
进门后就一直眼观鼻、鼻观心、不发表任何意见的雕塑邹平,在听到自己被点名时,也是终于有了反应。/p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