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打破封锁,还是要用技术说话(2/2)
上了乡音。“现在是98年3月,我们有整个装备工业司的资源,争取在18个月内至少实现模锻压机的试生产。”
常浩南说出了自己的时间表,紧接着又继续道:
“为了保证效率,在核心技术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如果国内暂时没有符合要求的供应商,那么零部件和原材料可以考虑直接进口,等后面需要更换时再逐步用国产代替。”
刚刚一副见了鬼表情的颜永年总算松了口气:
“这样的话,18个月倒是有希望……只是用国外供应商的话,成本可能就会高出不少。”
这功夫财大气粗的常浩南直接摆手:
“咱们现在不太缺钱,而且只要设备能尽早完工,哪怕在制造阶段多花一点钱,投产之后也能很快赚回来。”
到了常浩南如今这个位置,他所要考虑的就已经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了。
尤其对于重型模锻压机这样的大国重器来说,“造出来”甚至都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如何让这台耗费巨大才完成研发的设备发挥最大化的效果,更是需要持续性考虑的话题。
这也是常浩南这段时间一直在推进与欧洲国家进行航空技术合作的原因之一。
因为大型飞机的零部件,尤其是结构件,属于模锻压机最主要的产品。
相比于拼焊,锻造件在性能、成本和工时上都占据绝对优势。
上一世,空客a380的机体结构件,就有相当一部分要交给俄罗斯的上萨尔达钛厂进行生产。
在华夏短时间内还不太可能生产200吨以上级别超大型飞机的情况下,把这台设备拿来赚欧洲人的钱,顺便积累大型锻件的加工制造经验,显然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过惯了苦日子的颜永年被常浩南这气势直接给镇住了,有些茫然地点点头。
好一会之后,才终于回过神来:
“另外,常总,还有个问题。”
“重型模锻压机毕竟是影响力巨大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超过6万吨的水压机也只有俄罗斯和法国拥有,国外企业会不会对我们进行封锁,以延宕我们的生产计划?”
“封锁么,当然会有。”
常浩南站起身来,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不过,一来我们毕竟掌握核心技术,他们应该清楚,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进口只不过是利用国际分工提高效率的手段,封锁也不可能真的阻止我们。”
“另一方面,所谓外国,也并不是一个整体,他们也有各自的利益。”
“所以技术封锁……是可以打破的。”
实际上,哪怕是搁在一年之前,常浩南都不敢如此笃定地说出这种话。
因为他当时一直不太确定,90年代末这功夫,瓦森纳协定的执行情况具体如何。
但1997年一整年,实在发生了太多事情。
从年初华夏和欧洲合作阻击波音对麦道的并购,到tis软件以碾压之姿降临数值模拟学界之后欧洲人主动求购的表现,再到意大利人主动找到冰城飞机工业集团要求合作。
凡此种种,让常浩南确定,仍然是纸老虎。
你没有技术的时候,他们才要搞封锁。
一旦你真的有了技术,他们反而滑跪得一个比一个快……
所以,打破封锁,光靠拉关系搞公关是不够的。
最终还是要用技术说话!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