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光电子数据传输(2/2)
是p1反潜机。一种全新的可能。
总的来说,用在小飞机上难度太大。
与此同时,在短暂的思考过后,会议室里的其他人也陆续意识到了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这类设备又不需要考虑出口,一旦建造完成大概率是放在原地十几年乃至更久不会挪窝,所以就算体积大也无妨。
别说国内,国外也没有先例给他参考。
但先不说华夏手头就没个正经的大飞机,就算是有,大型飞机对重量、体积和操纵效率均不敏感,似乎也很难发挥出光控系统的优势。
当成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就行了。
只有一点点摸索。
就光路来说,设备体积增大虽然会导致传播距离变长,但这对于激光来说反而不算什么问题,散射和衰减并不会因为从1米变成10米或者20米就不可接受。
“因为超短脉冲激光的特性,我们需要一个非常高频率的控制信号才能满足高精度加工的需求,而光纤的低损耗与频率无关,所以高频信号在链路中能直接以初始形式传输而不需要进行下变频或数字化,还能省去两轮信号转换过程……”
只不过仔细斟酌下来,飞机上毕竟还是有大量像是雷达这样依赖电磁辐射的信号源,所以全面转向光电子控制的话,需要多出一个复杂的电-光-电转换流程不说,雷达信号也可能受到光路噪声或干扰的进一步污染,从而产生新的畸变和失真。
还不等后者有所回应,常浩南就又补充道:
“也不光是元器件的问题。”
但这毫无疑问地说明……
“霍组长,我可以给你们再申请一些光电领域的人手,不过考虑到项目的性质,这个数量应该也不会特别多。”
“常总,侯院士,我保证尽最大努力完成任务!”
闹呢,要是谁能实现室温超导,那直接等着拿诺奖就完事了。
但仔细一想,很多工程问题确实是由于体量限制所带来的,如果在这方面放飞自我,那确实能少很多问题。
他开口打断了这场争论:
实际上,他就是准备越过后者,把霍鹏华的研发组直接拿到自己手里来。
眼下这个激光加工设备又不依赖电磁辐行工作,相反其核心设备还是一套光源。
侯院士说着看向会议桌另一端的霍鹏华:
“鹏华,压在你们身上的担子可就更重了。”
至于用在大飞机上……
这基本就是最终结论了。
这個时候,侯询院士也插了进来:
“而且很多电子泄露、噪音和失真并不是传输过程,而是信号转换过程带来的,这跟你的设备体积关系不大。”
尤其是霍鹏华。
“光电子传输的相关基础,比如光开关特性的建模、光开关时延网络的开关串扰、时延误差、还有这些串扰和误差对阵列方向图和脉冲压缩的影响……这些方面的技术积累都比较薄弱,可能需要我们建立起来。”
“侯院士,霍组长那边的任务确实很繁重,而我这边的理论研究现在进展又比较顺,所以我考虑,或许您可以把霍组长那边的进展情况也转给我这边一份?”
几分钟后,霍鹏华再次开口:
“利用静磁波器件和超导线是……”
所以他又更进一步地解释了一下:
“我的意思是说,在整个系统中采用光电子信号,而不是电信号?”
从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开始,一些技术比较激进的飞机型号,开始将电传飞控进一步升级为光传飞控。
虽然高能激光束和光电子信号完全不是一回事,但至少省去了飞机上必须有的那套电-光-电转换系统。
常浩南长舒了一口气,目光扫过面前参会的十几名核心成员:
“霍组长会后单独留下,我们讨论一下更具体的研发问题。”
“其他人……散会!”
(本章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