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以盐为剑(下)(2/2)
天津在内的渤海沿岸,而这里,在后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长芦盐场!/p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每年的盐产量占据了全国四分之一,单单其中的汉沽盐场,年产量就达到了惊人的119万吨!/p
这是一个很恐怖数字。/p
而范阳卢家占据了这么一块宝地,却还要花钱跟别人买盐,这在高明看来就是拎着金饭碗讨饭。/p
不过高明并没有因为这事而感到奇怪,毕竟大唐主要还是通过用锅蒸煮制盐,晒盐是宋朝时期才有的,两者的产量相比,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p
正因为如此,高明才打算让晒盐法提前问世!/p
想到这里,高明顿时都有些兴奋起来。/p
“老卢我跟你说,只要你按照我的办法去做,一年产出来的盐,就足以供应整个大唐!”/p
高明的话音刚落,卢志的眼睛顿时就瞪大了。/p
“供应整个大唐?那起码得五十万石才够吧?”/p
大唐的一石相当于一百二十斤,五十万石大约就在三万吨左右。/p
这是一个很低的数字,不过大唐如今的人口大约只有三百多万户,卢志作为户部尚书,对这个是比较了解的,所以他的估算和事实也没有太大的出入。/p
不过听完了他的话之后,高明就忍不住再次笑了起来。/p
“五十万石?你的想法太保守了,一旦你按我的办法建造盐场,一年的产量最少也能达到两百万石!”/p
高明并没有再吹牛,因为单单汉沽盐场每年119万吨的产量,换算成大唐的计数单位就有一千九百八十三万石,而高明考虑到技术方面的原因,所以只算了十分之一。/p
饶是如此,也足够卢志震惊了,他顿时就瞪圆了眼睛,然后倒吸了一口凉气。/p
“嘶……两百万石?”/p
看着他震惊的模样,高明顿时点了点头。/p
“这是按照最少的算,然后工人勤快点,这个产量翻一倍不是问题,这么多盐,我想已经足够压垮其他几家了!”/p
高明的话音刚落,卢志立刻就用力的点了点头。/p
“够了够了,崔家每年也不过拿出十万石左右的盐,就连关陇那边,每年能拿出来的盐也不到二十万石,剩下都来自蜀中和江南道。”/p
说到这里,卢志的脸上也开始兴奋了起来。/p
“如果我们能拿出两百万……不,只要我们能拿出一百万石,整个天下的盐商贩卖的,肯定是我们的盐!”/p
卢志并没有怀疑高明的话,因为他知道,如果高明没有把握的话,是不过跟自己说的。/p
看着卢志兴奋的样子,高明再次咧开嘴笑了起来。/p
“怎么样?这个聘礼,能不能让卢家满意?”/p
听到高明这话,卢志立刻就把头点得跟小鸡啄米似得。/p
“满意,太满意了!太子殿下对我卢家恩同再造,以后太子殿下若有吩咐,我卢家上下必以太子殿下马首是瞻,若有反悔,必遭天谴!”/p
唐人对誓言很看重,所以一般是不会随意发毒誓的,一旦发誓了,那么基本上是可信的。/p
卢志确实是认真的,因为他知道,若是高明说的都是真的,那么卢家的崛起已经是必然的事了。/p
看着卢志一脸认真的样子,高明再次笑了起来。/p
“不用发这样的毒誓,我可不是要让卢家用这些盐牟取暴利的,这个盐场也不需要卢家出一分钱,盐场建成后,我将为它取名为大唐皇家盐场,卢家作为经营者,可以享受其中的一成,这些盐是免费给卢家的。”/p
听到高明这话,卢志顿时沉默了。/p
刚才高明已经说过了,盐场的产量是两百万石以上,那么一成就是二十万石。/p
如果是以前有人说愿意白给卢家二十万石的话,卢志肯定会高兴的跳起来,但是现在他已经知道盐场能产出两百万石了,而且这还是保守估计,那么一成在卢志看来就显得太少了。/p
卢志低着头考虑了好一会,脸『色』也变幻了好几次,最终他一咬牙,然后朝着高明拱手行了一礼。/p
“太子殿下,一成太少了,我卢家愿意出钱出人建造盐场,希望太子殿下能将其中的两成赐给我们卢家!”/p
高明等的就是卢氏这话,他的话音落下之后,高明就笑了起来。/p
“成交!”/p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