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诡辩的后续(1/2)
“情况怎么样,给咱们什么处分了。”赵斯卓一出门口就被队员们围了起来,七嘴八舌的问道。/p
“没事了没事了,大家该干嘛干嘛去吧。”赵斯卓挥挥手说道。/p
“我靠,真的假的,咱们就这样没事了?你跟管福林说什么了。”刘洋这时候插嘴道。/p
“讲道理呗,讲讲就好了啊。”赵斯卓轻松的说道。/p
……/p
管福林什么脾气刘洋可是知道,小事可以不管,但大事从来不马虎,自己这些人在校园里喝酒打牌拉电线,已经是除了打架之外最恶劣的行为了,管福林能这样放过自己?刘洋隔着窗户偷扫了一眼管福林,看管福林正愣神呢,好像真的不管自己了,马上招呼队员们趁着管福林被赵斯卓忽悠晕的时候快走,要不万一老头子明白过来就不好跑了。/p
喝酒打牌当然不是小事,但和赵斯卓所说的全国战略性方针比起来就小的不能再小了,管福林也是有感而发,当即拿起笔来给自己的老上级,一同转业回来担任石州市的教育局局长的冯国政写了一封信,把今天赵斯卓的想法写在了上面,也谈了自己的一些感想,然后第二天便邮寄了出去。/p
冯国政在军队的时候一直做到了野战军副师级的位置,转业之后居然当了教育局长,虽然说教育局长也是一个肥缺,但在冯国政看来自己戎马一生最后却成了一个“文官”,有点没面子,在老同事面前抬不起头,老想着找个什么机会再进一步,或者哪怕平调也行啊,总之冯国政是不想在教育局的位子上呆着了。/p
当官想进步一靠的是门路,二靠的是政绩,冯国政作为一个转业军人,级别虽然大的很,但地方上哪有那么多位置来安置,能被安排在小了一级的教育局已经算是冯国政够折腾了,想在进一步就只能靠冯国政自己的能力了。/p
所谓政绩,一是实实在在的功绩,比如说升学率提高,教育人口普及等等,而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标新立异,提出一种新的看法,针砭时弊,引起人们的注意。/p
管福林的这封信给了冯国政一个契机,信上的这个想法大胆,新奇,而有贴近现实,尤其是很适合教育局长来阐述这个想法。管福林立即动笔,再三斟酌,把这个想法真正的展开讨论。/p
可能赵斯卓提出这个想法只是为自己推脱责任,但在冯国政看来,从这个想法里能够引申出很多的东西,比如说其中一条就是“重文轻武”,武是什么,在古代是强,是勇,在现代就可以引申为工匠技术,如此例子,不胜枚举。写到最后,冯国政写上了自己名字,想了想把管福林的名字也写在了后面,最后犹豫了一下,把赵斯卓的名字也写在了后面。/p
同样一篇文章,也要看是谁写的,如果是赵斯卓写的,给哪个报纸都得给扔出门去,不过冯国政就不一样了,堂堂教育局长,写的又这么吸引人的眼球,石州日报立即安排在了头版头条。/p
关于孩子的事就没有小事,尤其教育还是关乎到孩子一生前途的事,冯国政的文章这时候刊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第二天,国家的主要媒体也转发了这篇文章,许多名人墨客更是有褒有贬,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或赞扬或驳斥,展开了一场关于教育体质的社会大讨论。/p
现在教育界主要观点还局限在给孩子减负上,强调素质教育,但怎么个素质教育,却没人说得清,而且一般都家长都倾向于让孩子上大学,坐办公室,哪里会有人想要去卖力气干苦力,只有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才会去学这个。但,冯国政的文章却清晰的辨析了这种现象,讨论了这种现象的危害,这场风暴越闹越大,据传说传到了中央领导的耳朵里。/p
在全国的角度出发,领导人绝对希望一个国家健康全面发展,一味地强调知识分子已经行不通了,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出现用工荒,尤其是最顶尖的匠人更是出现了惜缺,虽然这个现象还不显着,但有人提了醒,领导人再询问一下行业实际情况,便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毕竟再好的科技也是要靠顶尖的技术去完成的,纸上谈兵可不是一个好现象。/p
于是,几天后中央领导发话,要引导社会正确价值导向,于是各大媒体开始大肆鼓吹教育改革,工匠精神,比赵斯卓重生之前可是提前了不少。/p
不管怎么说,冯国政凭靠这一篇文章捞足了资本,中央亲自过问文章的作者,当知道作者是转业回来的老军人,于是不惜赞美之词来夸赞冯国政忧国忧民,第二年,冯国政就升到了常务副市长的位置上,管福林也顺带着沾光变成了小县城的教育局领导,只是这篇文章闹了这么大动静,所有的人还有一个疑问,作者一栏最后面的那个赵斯卓是谁。/p
这些都是后话了,眼下的赵斯卓带领队友死里逃生,都后怕不已,眼看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众人围成一圈,大眼瞪小眼。/p
“要不,再让教练出去买点,咱们再回去吃一顿?”赵斯卓提议道。/p
众人的眼神瞬间变得不可描述,包括刘洋在内。/p
“我们凑钱,不让你一个人出了。”赵斯卓看刘洋不动弹,紧接着说道。/p
“小祖宗,你就直说吧,你是谁的亲戚,你现在就是说高官是你爸我们都信,不过您老人家自己玩就够了,别再拉上我们一起遭殃了行不。”刘洋哭丧着脸说道。/p
“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