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衣冠冢?(1/1)
洛阳铲作为考古钻探的代表工具,最早由一个叫李鸭子的盗墓者发明,用于盗墓,后作为田野考古的工具。/p
因为要挖掘探洞,采集墓土,洛阳铲铲身并不是扁形,而是呈半圆筒形。/p
探针入土五米后,博越惊呼出声。/p
激动的招呼了几个考古队的工作人员,取了别的洛阳铲过来,在相间隔一米多的地方又连续下了四把铲子。/p
二十多分钟后,几人把陆续把铲子取了出来,将铲子带起的泥土取出来,和已经清理出来的墓室泥土做对比。/p
四把铲子里带出来的也都是大花土,但与此前清理出来的花土颜色稍有差异。/p
这种规格墓葬的基筑,一般是不可能打下去四米以上的,这些花土,意味着这个墓室下面可能还藏着一座墓。/p
尧甜甜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p
博越激动得都忘了问尧甜甜,是怎么看出这里的土不对劲的,赶紧喊了个人去找江教授。/p
其他人员迅速把这层墓室清理干净,准备对基筑进行勘探。/p
经过两天的勘探和卡边定型,已经基本可以确定,下面确实还埋藏着一座同时期的墓穴。/p
而且规模比已经出土这座,大了约摸一百平米。/p
考古工作按原有的规制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一个月后终于到了打开了墓室的时候。/p
此时已进入地下七米。/p
为了防止古墓塌方和人员安全,古墓四周都搭上了一些钢架,看着就跟施工现场一样。/p
加上这个月抽调来的五名,十数名考古工作和十多名工人协助起重机,将墓顶的青石板一一吊起。/p
又过了三天,三层青石板顶全部被揭开,在现场外围高高的垒起了一道青石板墙。/p
一座约两百平米的,完整没被破坏过的墓室,出现在众人眼前。/p
不要说博越和尧甜甜,就算江教授从事考古数十年,也没见过几座这种规制,还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墓葬。/p
所有工作人员忙着观察分析,做图的时候,江教授又打了几个电话。/p
一是申请地方派出所派出工作人员,希望他们尽快派人来对古墓进行保护。/p
另外,这个规模的古墓得重新申请手续进行发掘,并申请专家组入驻。/p
一周后,手续办齐,人员也已经全部到位。/p
做好原始数据扫描后,在专家组组长--天都省博物馆馆长王玄之指导下,工作人员开始对回廊、耳室和中室内的古物进行清理工作。/p
又过去月余后,所有外围清理工作已经全部完成。/p
出土玉器三十余件,完整陶器二十五件,破损的约十余件,钱币一吨,金器十三公斤,银器二十公斤,但奇怪的是居然没有一件书画,或者有文字的东西。/p
通过随葬的钱币,基本可以断定墓主是后梁人氏。/p
但因为找不到任何文字记录和墓志等,能表明墓主人身份的东西,大家还是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了主椁室。/p
然而,结果却令所有人都失望了,主椁室除了一套用金丝串着百余枚岫岩玉玉片的玉甲以外,别无它物。/p
专家组专家和江教授在营地坐着,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尧甜甜在旁边做着记录。/p
江教授接过博越递来的保温杯,吸溜溜喝了一口说:“按照目前情况来看,衣冠冢的可能性很大啊。”/p
几人都点头表示认同。/p
王馆长说:“以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和经济发展水平来说,目前出土的这些器具表明墓主至少是州府以上的官吏,或者家财万贯的巨贾。这样的身份,即便是衣冠冢,至少也该有墓志,或者印章等表明身份的事物随葬才对。”/p
江教授又插了一句:“那件金丝玉衣可不是寻常商贾能穿的,官吏的可能性要大一些。”/p
“也有可能这不是衣冠冢,而是个三层墓,这层墓室下还有个墓。”/p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