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君上愁思(2/3)
八天,二个人每天吃四升加干粮。这样的话,大约行军在三十二天左右,计算往返的话只可前行十六天的里程。”赵雍一边说,一遍在地上用树枝将这些数据勾勒出来,解释给李拙听。/p“那么,如果是十万大军的话,岂不是需要三十万的民夫处理辎重才对?”李拙轻轻的问道,唯恐自己说错了。/p
“实际上来说,不止三十万。你想,这里面,不光有粮食,还有炊具、修理工具,遇到没有草场的地方,骑兵部队的马匹需要的草料也要算在里面。若是如此,则四十万都是一个保守的数字了。”赵雍长叹一口气,通过这次战役,他也着实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根本不是所谓的堆兵游戏,有时候,越多的士兵,往往对后勤的考量就越重,对国家的国力要求就要大。如果是相持战,对国家的要求就更高了。/p
“我的天,这...这简直...”李拙这次是目瞪口呆了,没想到自己光知道打仗,没想到这里面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考虑。看来自己,还真是太嫩了,这种统筹的功力,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会的。/p
“从邯郸至灵寿,大约四百里路。我听说,一个魏武卒,若是急行军的话,一天能前进一百多里,也就是说大约需要四天,若是有五万部队的话,还要分出去大约三分之一,也就是约一万五千人负责押运这些辎重,实际的作战部队大约三万五千人。还要算上十五万的辎重部队,也就是,赵国需要发动大约二十万人,才能够勉强攻打灵寿。”/p
“呃...”/p
“当然,这只是为了便于计算取得一个约数,但是,如果真是二十万人的,以每人每天两升米计算,来回共计十八天的话,需要的粮食,约为三万石。”赵雍说着,又涂画给李拙看,“仅凭邯郸附近的粮食,或许支撑这样的小战役,可以,但是我们附近还有齐国、燕国、魏国,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秦国。你觉得,邯郸附近的粮食够用吗?”/p
“所以说,赵国想要不被其他国家欺负,只能吞并中山,占领中山南部的平原地区喽。”李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攻取中山,不仅仅是他已经成为了心腹之患,还有更高的战略层面的考量。/p
“对。”赵雍微笑着说道,其实,不仅仅如此,如果赵雍的想法,是为了成为与秦齐楚相抗衡的大国,或许拥有中山和赵国两地,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一想到,自己面临的将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他还是略显底气不足。说白了,秦国的统一,天时地利人和,三才皆备,而赵国,现在还没有走上正常的轨道。/p
摆在赵雍面前的,不仅仅是军队的改革,打造铁血军队,只不过是找到了一把宝剑,而更重要的,还有内政方面的改革,粮食的增长,人口的增加,这都需要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毕竟,在这个时代,还没有自己可以学习的榜样。而自己浅薄的历史知识,也不足以撑起一个宏伟而可靠的改革方案。/p
而在赵国国内,条件也不是很充分,军事上,老将虽多,帅才匮乏,就一个庞葱,当主将绰绰有余,为帅却还欠缺火候;年轻一点的,廉武和李衍也算是初露端倪,还不算能撑起大梁的人;至于庞暖和廉颇这样的小字辈,更是一时指望不上了。/p
内政上更不用说了,肥义、赵豹等人,做做后勤,当当顾问还行,但是年轻一辈里面,几乎没有什么可用之人。更不用说像李悝、商鞅这样的变法之才了。/p
所以,赵国现在的人才匮乏,已经到了绝境。/p
千头万绪,千头万绪啊。赵雍摇摇头,越想越头疼,还是让自己多回忆回忆自己可怜的历史知识,找找有什么好借鉴的吧。/p
正当赵雍和李拙讨论的时候,一阵喧哗声响了起来,吸引了赵雍和李拙的注意。李拙看出赵雍的不悦,遂过去几步,看着士兵们正围绕着一个人,不让他进前,对着生气的说到“何事喧哗?”/p
众人一看李拙出来,顿时纷纷散开。李拙这才看到,来人是一个模样清秀,年级和自己差相仿佛的人,他眉头一皱问道:“到底出了何事?”/p
“此人看到我们在这里休息,遂鲁莽上前,非要找主人,说有事相商。兄弟们自然是要阻拦的。”一个士兵说到。为了掩藏身份,这些人都当做商旅打扮,所以称呼也要改了。/p
李拙一听,知道了原委,遂对那人说到:“你是何人?为何事见我家主人?”/p
那人打量了李拙一番,许是看出了他身份与众不同,遂说到:“你可能做得了主吗?”/p
“那要看什么事?”/p
“也没什么。”那人看了看李拙,说到:“我看几位像是商旅,遂和你们打个商量,能不能带我去魏国,或者,给我匹马和一点干粮,也行。”/p
“你要去魏国干什么?”李拙疑惑的说到,“你是魏国人?”/p
“我是中山灵寿人,我去魏国,当然是一展生平所学。”那人骄傲的说到。/p
“不对啊。”李拙疑惑的说到,“中山和魏国向来是不对付的,你一个中山人,干嘛非要去魏国啊。”/p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没有好的君主,就是再有才能,又有什么用?”那人沮丧的说到。/p
李拙这样一听,有些恼火了,心想中山和魏国隔着一个赵国,你不去赵国而去魏国,就是说,我赵国没有贤主喽?这可触了他的逆鳞了,刚要反驳,却听那人说到:“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