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9章 开门红(1/2)
协和来了一个开门红,脊髓外科第一天开门就迎来了世界最佳手术组合,刘牧樵主刀,朱亚光一助,jon为二助的。
这是一个超级复杂的脊髓损伤病人,朱亚光一个人做不了,即便是刘牧樵,也是一种挑战。
协和脊髓科的全体医生都参加,不是吃瓜,但也是围观,大家第一次观看自己未来的专业,心里的期望值很高。
难吗?
能学会吗?
难与不难,他们很矛盾。
一方面,他们希望门槛高,不是谁想学就能学的;另一方面又担心门槛太高自己学不会。
这个科室的组成,是自愿报名与医院选拔相结合的,当时报名到脊髓科来的人有70多个,最后选拔了12个人。
这12个人都是在各自的职称年龄中比较轻的。他们是协和重要学科的未来,是协和立身于世界最强医院之林的重要保障。
协和可以做国内第二,但是,他要做世界级别的大医院,它的排名不因为安泰医院都落后,相反,还要提升。
这就是谭新发、彭德辉等人的目标。
刘牧樵并没有全部讲解,只是在主要的步骤上甚至停下来,向大家展示该怎么做。
手术难度很大。
刘牧樵还是采取前后径两头齐进的方式,先让学骨科出身的老何做颈椎的修补。
老何是协和的颈椎专家,年纪并不老,才41岁就已经晋升主任医生了,他对颈髓外科兴趣浓厚。
说实在的,稍微有点上进心的人,都会要争着进脊髓外科,因为,做事业就要做新兴行业。
在医学界,科技进步还算是比较快的,隔几年就会有新技术的创新,很多人弯道超车就是通过学习和引进新技术,然后在这门技术上崭露头角,再然后他就是知名教授了。Ъ
很明显,脊髓外科站在科技的最前沿,并且还有比较高的门槛,谁能够成功完成脊髓手术,谁就已经是医学界的大佬级人物。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老何在脊椎外科属于年轻晚辈级的主任教授级,他前面有30多名教授,论资排辈,他出头的日子起码也是接近60岁。
60岁出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医生的黄金年龄在50左右,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在本学科内占据前三的位子,那么,这辈子就算是碌碌无为的了。
老何41岁晋升主任医师,今年才42岁,他和另外一个神经外科的贺主任医生一起来到脊髓外科,就指望在脊髓外科有个出头之日。
他负责做脊椎的整形。
他的技术还是很不错的,和安泰医院的几个脊椎外科医生比,难分伯仲。
今后,何医师与何医师分工合作,何医师侧重面是脊椎的部分,贺医师侧重脊髓部分。
当然,他们是不会做单一的活的,会互相渗透,何与贺都想成为独立的能够完成脊髓手术的人。
这点与安泰医院不同,安泰医院分工很明确,朱亚光和jon都只负责脊髓,脊椎的活,他们不感兴趣,会让其他医生来做。
脊髓外科的难度当然是神经吻合这部分。
老何很漂亮做了一个脊椎的修补,然后,刘牧樵,朱亚光,jon进入了核心手术步骤。
手术不算快。
刘牧樵要让大家看明白,有时候还停一会。
贺医师今天有幸做脊髓部分的三助,jon经常让他做二助该干的活。
他学得很认真。
协和的神经外科本身就是相当强大的,在国内是明星科室,贺医师今年46岁,在神经外科是少壮派。
协和的神经外科高手如云,光是主任级别的医师就有50多名,而45岁的贺医师,和脊椎外科的何医师有类似的情况。
出来就是为了有个出头之日。
即使是在大医院,医师出名,最好是在45岁之前,大于45岁成名的属于大器晚成。
在大医院大器晚成很没有意义,很多医院都有规定,男性,57岁之后就要从科主任职位上退下来,换成一个小于50岁的人做科室主任。
这就是为什么要在45岁前成名的原因。
对于做不做科主任,其实是很重要的,谁占据了科主任这个位置,谁就有了话语权、决策权和优先权。
就譬如学会的主委、副主委,推荐的人选,第一就会考虑科主任。做了主委、副主委江湖地位马上就不同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贺教授的想法和何教授是一回事。
在神经外科永远就是一个上班的机器人,赚钱养家成了唯一的追求。
跳出来,跟随朱亚光教授学习脊髓外科,成名是大概率的事。
过去,也就是几年前,朱亚光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在沪市医科大学神经精神医院也是少壮派,虽然手术做得好,但再好,也就是一个神经外科医生。
神经外科医生多如牛毛,别说很难分清楚谁高谁低,即便是做到了名医,做到了大佬,又能怎么样呢?不也就是一个神经外科医生!
但是,现在不同,朱亚光虽然还是神经外科医生,但是,他能治愈高位截瘫病人,这就很了不起了,在世界上都是名角!
当今世界上,真正能治愈高位截瘫的也就是他们3、4个人而已。
此时,朱亚光能够来协和做脊髓外科主任,就因为他是凤毛麟角,他是人才,是大人才。
可以说,此时此刻的朱亚光,到任何医院,他们都会极为热烈接纳他,并且会把他当作镇院之宝。
几年前,朱亚光要是申请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