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换发(2/2)
年末到1991年年初,拿出可量产的型号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历史上jl-10雷达,也就是1473脉冲多普勒雷达是九十年代初立项,到1996年研制成功。而由于胡文海在熊猫国产化项目上的巨额投入,每年从项目组向14所流出的资金都有至少五千万美元级别,这对王小谟来说简直就是一笔横财。
这笔钱从1985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持续了六年时间。充足的研发经费,格鲁门在某些渠道提供的技术支持,近在眼前的实物参考,这样优厚的条件下还不能追平原本历史的研发进度,这是对14所和王小谟有多大的意见?
事实也当然如此,jl-10此时已经进入到了项目的收尾阶段,是熊猫和十号工程的子系统中进度最快的单元。
像这种类似的合作项目,在十号工厂和熊猫项目在打通了信息共享之后可谓比比皆是。宋文骢对借鉴熊猫项目组的成果没有丝毫心理压力,而屠基达对国产熊猫寄予的希望,也绝不是简单的对f-14a的山寨复制,而是要雄心勃勃的在f-14的基础上发展出更加紧跟世界潮流的先进三代战斗机。
正是双方都有着这样的计划,才最终促成了这次两方联袂出现在了胡文海的面前。
而这次会面,更是有着非常深层的现实原因。
宋文骢说到这里,忽然叹了口气。他摇了摇头,说道:“虽然全尺寸金属样机已经开始着手生产,但实际上十号工程仍然有一个巨大的问题。”
胡文海看了看他旁边坐着的刘大响和江和甫,忽然心有灵犀的接了一句:“发动机!”
“对,就是胡总所说,发动机的问题现在已经是十号工程最大的拦路虎了。”
胡文海有些好奇的问道:“原定的配套发动机不是涡喷15吗?现在的研发进度不如人意?”
宋文骢苦笑:“黎明厂现在连部件试制都不过关,更不用说仿制定型了。涡喷15的进度让人不能不担心,会不会重蹈发动机拖累歼13战斗机的覆辙啊。”
胡文海惊讶的张了张嘴,他前世只听说过歼十换装al-31f的这段往事,但还真不了解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歼十因为换装al-31f导致后机身增粗,需要重新设计修型的事情他是知道的。但也只是单纯的认为,三姨夫毕竟是涡扇,性能作为三代机标配,肯定比已经淘汰的涡喷15性能更好。
但毕竟还是有些遗憾,歼十在换发过程中浪费了至少有三年时间。与俄罗斯谈判用了一年,对发动机后部动力系统相关进行重新设计又是一年。后来在歼十试飞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发动机舱增粗导致性能指标下降,宋文骢力排众议报废整个生产工序,重新对机体进行修型又耽搁了至少半年。
如果没有这三年时间,歼十也许在九十年代就已经能够服役了。
但是话说回来,放眼望去世界三代机队伍里,没有一个是采用涡喷发动机的。这么看来,歼十采用涡扇的三姨夫也没有什么问题吧?
而黎明厂仿制苏联r-29发动机的涡喷15,早在七十年代末就已经逆向测绘完成,开发出了试车的样机。谁能想到,这都十年过去了,竟然还连部件试制都不过关?
这工业化生产和逆向测绘开发的差距,未免也太大了一些。
宋文骢长叹一口气,说道:“空军方面在拿到苏27之后,已经有声音对黎明厂的进度非常不满。有些人提议,十号工程或许可以换发al-31f。”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