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大纛,长歌(2/2)
>大v辅以煽情的文字:“川藏线,总有一些见闻,触动你的灵魂。”
按照十年前的网络环境,这种配图立马就会收获一大堆的赞叹跟溢美。
只可惜,这次大v失算了。
他微博下最多的竟然是“是的,这条路震撼人心”、“这条生命铸成的天路触动了我的灵魂”、“信仰无法贯通高原”等类似评论。
气得大v删除原贴,再次重发,并且加上了一句“你可以不理解,但是请尊重”。
正是这种挑衅性的话语,引发更大规模的网友争论。
而最终一位网友用另外一张图片使得这位大v彻底闭嘴。
那张图片就是1954年修筑川藏线的战士们吊在怒江悬崖峭壁之上修路的照片。
战士们用绳索穿着,如一串葡萄颤颤巍巍行走在峭壁,开凿炮眼。稍有不慎,就会跌落波涛汹涌的怒江。
2416公里的川藏线,就是这样一点点修出来的。而在整个修筑过程中,共计两千多名军民先后为这条天路捐躯。可以说,川藏线上每一公里的道路,下面都有一条英魂埋葬。
这是一条承载了一个民族信念与大义的路,确实比所谓的文青入藏、信徒朝拜更让人动容,更触及人的灵魂。
那位试图玩煽情的大v却是选错了对象。
现在的网友比十年前更加成熟、更加理智,也更加善于发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真正的灵魂所在。
“民智已开,复兴只是早晚的事情啊!”王庸站在一处雪坡之上停留,微微感叹。
正当王庸准备继续前行之时,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
王庸一凛,以为三尸等人追来。
没想到却是两个驴友。
这两人手里拿着一杆大旗,气喘吁吁攀爬上了雪坡,却是准备录制一段视频。
只不过爬上雪坡已经让他们累得够呛,别说再摇动大旗,拍出一段足够震撼的画面了。
那位旗手一会功夫就遭到同伴的吐槽,气得旗手将大旗往地上一扔,赌气不拍了。
“这么高的地方,喘气已经很困难了,我不信谁还能把这么大一个旗子摇起来!不然你来!”旗手不满的道。
负责拍摄的驴友也不服气:“你做不到不代表别人做不到!哪怕全世界的人都做不到,我认为有一个人肯定能做到!”
旗手讥讽的道:“不用猜,你最最崇拜的王老师呗!得了吧,且不说王老师能不能做到,就算做到人家也不会出现在这地方啊!赶紧着,随便摇晃两下得了!”
只是旗手刚刚说完这话,一转身却就看见了一个让他浑身一震、差点坐倒在地的人。
王庸!
负责拍摄的驴友则目瞪口呆,说话都结巴起来:“你……你乌鸦嘴也太灵了吧?王……王老师真的……来了!”
王庸没好气的道:“什么叫乌鸦嘴?合着我出现是坏事?”
“不,不,我不是那意思……”
王庸一把将地上的大旗捡起,说:“帮我拍一段,拍完记得传到网上去啊!”
“好勒!”俩驴友都兴奋起来。
然后就见王庸举目四望,忽然拔脚在雪地连点,最终跃上一个更高的雪坡。
“这里拍摄效果更佳,想必某些人看了以后只会更加满意。开始吧!”王庸话里有话,说。
随着录制按钮按下,就见身处高坡的王庸将一杆巨大的旗子当空一舞,空气骤然爆出猎猎声响,漫漫雪花随着大旗滚动,形成一条雪龙。
“赞啊!刚才谁说舞不动的?这才叫气势好嘛!”拍摄的驴友嫌弃的道。
而他话音刚落,就听王庸骤然开嗓,几句歌词夹杂着呼啸狂风磅礴而出。
“千里冰雪万里霜
一片莽莽锁大江
从来都在风浪里闯
那是咱家好儿郎!
曾在冰霜里练筋骨
曾让雨雪打胸膛
曾在三九迎风站
也曾在百花里笑春光!
曾让轻风拂山岗
曾让明月照大江
曾在船头放声唱
也曾烈酒当歌热泪飞扬!”
两个驴友同时一凛,只觉浑身鸡皮疙瘩都炸了起来。
王庸舞旗的频率越来越快,最终只见一抹红色裹卷着一道小小的身影,在漫天风雪里起转腾挪。
“好儿郎不把他乡当故乡
好儿郎不跪权势跪爹娘
好儿郎横刀立马啸疆场
好儿郎顶天立地敢下四海劈风浪!
……”
这四句一出,整个场面顿时到达高朝,让两个驴友差点没忍住要跟着长啸出声。
风雪、大纛!
男儿,长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