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再也回不去了(2/3)
来,才说:“多少有功之臣都是居功自傲,忘了规矩。可我的辅机呀,却是要低调到尘土里去。”“这是臣应该的。作为外戚,必须避嫌历朝历代都有祸患,臣必须避嫌。”长孙无忌回答。
李世民似笑非笑,说:“辅机这份儿心,我与皇后都铭刻在心。然而,你是有才之人,在朕的朝廷里,唯才是举,从不避亲嫌。因此,你就该到你该去的高度。”
长孙无忌心里打鼓:皇上这什么意思?不是来责问四房的事么?怎么反而像是要升他的官似的?
眼前这人即便是他多年的好友,他也看不透他的心思,而今他贵为天子,心思跟是深如海,手段也越发高明了。
“臣觉得就在这个高度刚好。陛下圣明,四海贤达皆从之,有才之人如过江之鲫,臣就不凑这份儿热闹了。”长孙无忌即便不知天子意,但低调的态度与恭维的话是没有谁抵挡得了的。
李世民一时没有说话,只是将那些口供仔仔细细地整理整齐。甘露殿里安静极了,屋外的鸣蝉已被内侍们抓干净了,周遭静悄悄的。有风从门口的屏风处绕进来,吹得殿内帷幕沙沙作响。
李世民将那些口供整理齐整,才说:“丽质是我与皇后的爱女,是我最喜欢的公主。冲儿也大了,等过两年他们完婚,我们也算更亲近了。”
长孙无忌不明白皇上怎么忽然扯到冲儿的婚事,他只能的附和着说是皇上厚爱什么的。李世民摆摆手让他打住,不要说这些套话。
“是。”长孙无忌恭敬地长身而坐。
李世民缓缓站起身来,捶着腿在殿内踱步。长孙无忌也立马站起来,很恭敬地站在一旁,询问:“陛下这腿疼的毛病又犯了么?臣认识一些很有名的医者。”
李世民眸光一沉,想起先前李承乾说舅舅总是往母后宫里送医者,那些医者真的有奇效吗?舅舅是关心母后身子和腹中皇子,但这似乎不妥帖。
当时,他还斥责李承乾,说你舅舅与你母亲相依为命,兄妹情深。你母亲身子不好,你舅舅关心一番,这有什么不妥帖?
李承乾只称自己错了。可昨日皇后亲自前来干涉承乾的婚事,暗示国舅太严厉,总是盯着皇子们,很是不好。
当时,李世民惊出一身冷汗。他知晓皇后说话做事极有分寸,断然不会随意地说出什么不合时宜的暗示话语。皇后这么说,一定是国舅做了什么事让皇后觉得不得不说,而且事关重大。皇后还刻意提到了国舅盯着皇子们。
这盯着皇子们什么意思?
先前,他只以为长孙无忌对恪儿有意见。怕恪儿威胁了承乾的地位,所以作为舅舅维护外甥,作为大臣维护大唐未来继承人的尊严,他觉得很正常。
可皇后如今的意思,长孙无忌还盯着他的亲外甥承乾和李泰,但又对皇后肚子里未出世的孩儿关怀备至。这真是细思极恐的事。
所以,漫漫长夜,李世民让内侍召了相关人员,查了查长孙无忌送进宫里的那些医者。无一例外都是为了确保小皇子降生的好手。
李世民摇摇头,一颗心如坠入冰窖。早朝发了一通脾气,刚回到甘露殿,就接到了张司直连夜审讯的口供。
长孙无忌呀,难道你也要走所有外戚的老路么?
李世民只觉得四月底的长安竟然如同冬日一般让人心凉。
可是,长孙无忌是挚友,是知己,是皇后的兄长,是朝廷的肱骨之臣。无论于情于理于天下,还是有必要挽救一下。
于是,他召来了长孙无忌,要与他长谈一番,做一些事,削弱一下长孙一族。
“医者?医者是尚药局的事,你为臣子,可不要逾矩了。”李世民不悦地回复。
“臣惶恐,是臣考虑不周。”长孙无忌心一惊,敏锐地觉得陛下这是话中有话。他嘀咕:难道皇后说了什么?
想到此来,长孙无忌只觉得汗涔涔湿了贴身衣衫。
李世民也不计较,只说:“辅机,你我认识多年,你的境况我亦知晓。你与皇后幼时,因父母不在,各房侵吞你们的财产,将你们赶出来。你们居于山中,艰难度日的这段往事,我是亲历者。”
“是,当日陛下来接臣与皇后时,我们正居于山中。”长孙无忌听见皇上说往事,暗自松了一口气。对于陛下的平行,他还是知晓一二,如果还愿意说往事,那么事情就不会坏到哪里去。
“长孙各房不乏才能者,然而,朕是瞧不上各房品行的。大唐初定,他们就来巴结你和皇后。然而,那时,我并非太子,他们有意无意想要做墙头草,这些事想必辅机你比谁都清楚吧?”李世民看了长孙无忌一眼。
“臣,清楚。”长孙无忌不敢多说什么,只能尽量地减少话语。
“秦王府与建成一党斗得最厉害的时候,你亲自斩杀七房叛逆的事虽没告诉朕,朕却是清楚的。长孙七房想要投靠建成,置朕于死地。你先下手为强,让贼人伏诛。朕心里感激啊,你是宁愿背负上弑杀同族的罪,也要护着朕的周全。”李世民说到此处,也是湿了眼眶。
那一段艰难的岁月,他想起来,就觉得艰难,就觉得异常感动。那么多的人跟随他,实实在在地为他着想。作为一个帝王,他念着他们的恩情。
可是,如今一切太平,他更想的是保住这些愿意追随他,曾与他出生入死的人。
“陛下,那是臣应该做的。”长孙无忌连忙说。
李世民拿了帕子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