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拨付经费(2/2)
也是赚到了,对吧。”蔡教授得了便宜,顺便调戏一下众人。物理系的教授有气无力的道:“那也要他留在北大才行。”
“离毕业还有三年时间……”蔡教授呵呵的笑了两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那就这么定了。”校长考虑结束,算是拍板了。
蔡教授拊掌道:“我们一定把这个独立实验室办好了。”
“这次开支的都是额外经费,必须办好了。”校长默算了一下开支,略有些肉疼,加了一码。
蔡教授笑着拍胸脯,其实还有点不放心的道:“杨锐已经准备好了项目,但申请经费很耗时间,还请把学校的经费优先拨下来。”
“现在谁还敢卡杨锐的项目。”庞校长阴阳怪气的来了一句,但也就仅此而已。15万美元和美国驻华大使这样的短句,本身就像是匕首一样锋利。
仅仅两天的时间,学校首批5万元的拨款就给送了下来,绝对的优先通道,而且直接送到了杨锐的私人账户里。
说起来似乎有点违规,可事实上,直到90年代末,科研资金都是这样一种模式,申请的时候固然困难,可一旦申请下来,怎么用就很难监管了,在没有严格纪律的情况下,不仅研究员觉得对公账户麻烦,单位财务人员也觉得对公账户麻烦。
在全国各个火车站都有人喊“发票发票”的状态下,过程监管自然也形同虚设,大部分情况下,也只能是分阶段拨款,再分阶段看成果,归根结底,也就是成果。
用了5,000元经费的,你就要做出5,000元的东西来;用了50,000元经费的,也请做出50,000元的东西来;用了500,000元经费的,请一定做出500,000元的东西来;用了5,000,000元经费的,拜托做出5,000,000元的东西吧!
至于什么样的东西值五千元,什么样的东西值五百万元,归根结底,也就是看论文与其影响因子了。
不过,杨锐这一次却没有自己使用这五万元,而是一股脑的转给了系里,让生物系里决定。
一方面,他的前途远大,不愿意沾染黑灰白色的经费,另一方面,权利和义务对等,学校和院系是依靠经费生存的,研究员们若不上供,又如何维持这样的科研体系运行?
天底下没有哪个体系是完美的,杨锐不是政客,也无心对抗和改变它,不如让院系自己做决定与分配。
5万块钱对杨锐来说,可有可无,但对大学里大多数拿着一两百元工资的人来说,却是一笔巨款。
这笔钱的拨付,也理所当然的进行了公示:本校一年级生杨锐,将独立主持生物系离子通道实验室,筹建经费25万元,研究经费18万元……
不到半天时间,全校师生都知道了此事。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