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出国名额(1/2)
杨锐在论文完成以后,让专利律师们看过以后,才寄送出去。.x.
寄送的目标,则被杨锐选为了aur,也就是赫赫有名的自然了。
与相比,自然的大众影响力略胜一筹,不仅仅因为它是老牌的自然科学杂志,也是因为自然的涉及面更广,举凡是自然科学类的论文,都可以刊登到自然杂志上,使得它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更广。
许多热点在专业期刊流行多年,还不如一篇自然的大众科普性强,许多普通报纸都喜欢盯着自然和科学杂志做报道,比如纽约时报,时不时的就要来一篇吸引眼球的科普文章。
不过,就学术性来说,其实更严谨专业,而自然与科学对原创性和新颖性的要求更高,对论证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了,怀着恶意揣测,自然和科学首先要求你是高原创性和高新颖性的,因为它的高传播率,使得论文只要有趣,能够吸引各方观点就可以了,至于论文的结论是否正确――虽然重要,但重要性是低于原创性和新颖性的。
学术造假的小保方晴子关于ap细胞的论文就是发表在aur上的,而给予了拒稿。这样的传说,大概能够给两者划分出一条基本线。ap细胞是当时的国际热点,aur迫不及待的就发表了出来,至于,它要求的是绝对的专业性,发表在的文章需要论证明确,小保方晴子做不到这一点,也就只能放弃。
当然,更加严谨专业,并不代表自然不严谨专业,只是他们对论证的要求没有那么高而已。
杨锐之前写的钾离子通道的论文,属于学术生态的顶端,因此冲着而去,那个时候,他最需要的也是学术性的认可。
事实也是如此,拿到了的回执以后,不管是北大清华,不管是亚洲学术界还是欧洲学术界,都要承认杨锐的学术实力,这是年轻的杨最迫切需求的。
但pr无须玩弄学术性。
它广泛的应用性,是它能拿到诺贝尔奖的关键,它的学术指标本来也不高。正因为如此,杨锐发表论文的首选就不是超学术性的,而是aur或者了。
而最终,杨锐选了自然而非科学,是因为科学有拒绝pr的原作者的历史。
杨锐不太想再经历这样一茬了。
无论是修改论文还是拒稿,都是非常耗费时间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若是无法按时通过评审,pr的发明权又会存在争议。
杨锐不想要争议。
年龄和学历已经足够让他引起争议了,他不想要其他的争议了。
在这一点上,杨锐其实是有些过度保护了,然而,在杨锐他所知的历史中,pr的发表历史堪称一波三折――原作者穆里斯的论文没有按时发表,以至于其他人有关pr的论文优先发表,作者一度担心自己的研究成果要被抢去……
当然,他的研究成果现在要被杨锐抢去了。
杨锐抢的理直气壮,而且,为了稳稳的抢走pr的成果,杨锐并不满足于寄送论文。
如果自然没有认识到pr的重要性,他们很可能会拒稿。
杨锐并非自然的老朋友,他也不算是的老朋友,如果被拒稿,他不会电话,也不会收到编辑写的说明信,他只会在几周以后得到一个拒稿的标准信,换言之,杨锐是无法向编辑进行解释和说服的,而当他接到拒稿信的时候,他已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我想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最好是高级学术会议上,做一次报告。”
杨锐思来想去,在李文强等人忙着进行“黄金准则”的验证期间,找上了蔡院士,提出自己的要求。
就国内目前的程序来说,找学校之类的机构是最快的。
请国外的学者?送邀请函过来会让程序简化,但不一定会加快速度,何况,外国寄送过来的邀请函,也需要时间。
蔡院士却颇有些为难。
国际会议每个月都有,繁忙的月份,每个月甚至有几个,而且,现在的生物是全球科研热点,不仅可以参加各种生物方面的国际会议,有机化学之类的国际会议也可以作数。
问题的关键在于出国,这可是香饽饽。
不客气的说,在4年,任何一名大学男生,手里如果有一个留学名额,一个陪读名额,那他直接可以满北京城的转悠,找任何学校最漂亮的女生表白,说“我们一起出国”,表白成功率是,若是去美国的话,成功率还能上升五个百分点。
大学教授们的年纪都大了,留学是不可能了,大家眼睛盯的都是国际会议和访问学者。
访问学者自然是最好的,属于大龄教授们镀金的最好选择,但访问学者第一需要成果,第二需要国际同行的认可,第三需要国外学校的邀请函,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需要国外学校愿意出钱。
而所有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多多参加国际会议。
国内举行的国际会议不用说了,大家都是要争着抢着去的,国际会议更不用说,抢的更厉害。
尤其是杨锐要求的高级学术会议,还要发言……这简直就是访问学者的标配,一些院士都盯着找呢。
蔡院士翻来覆去的看着杨锐的论文,委实难以做出决定,先问道:“你想什么时候去?”
“越快越好,不超过两个月……我知道这个要求有点过分,但我担心被人抢先,两个月以后的话,论文可能已经发表了。”
蔡院士苦笑:“今年下半年出国的名额,都算出去了,你如果已经留校还好办一点……”
准院士以下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