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军税(2/3)
由得笑了起来,他也想不到这县令是这样一位妙人,便笑着接过托盘:“那我就却之不恭了!“刘成的行动很快,在他进城的当天下午,就在住处的隔院里号下了半边院子,里面于何指挥着十几个书吏抄写着给当地几十个缙绅和几百个大小地主的催捐信,随同这封催捐信一同送到的还有曲端以私人身份写给他们的一封书信,在信中曲端以颇为友好的口气向他们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得失。刘成故意让所有的发信人不是同时出发的,这样距离县城远的人和距离近的人是在差不多时间收到信件。而刘成又将催款的时间订的非常紧迫,告知由于手中的兵力和时间很有限,假如拒绝付钱,那么官军就不管了。这样一来这些缙绅地主就无法通过商议来统一态度。
刘成的精心安排收到了效果,三天之内就有三十多家如数送了钱粮过来,都是些比较小的地主和田亩较少的缙绅,加起来也有七八百两银子和三百多石粮食。对于这些人来说,掏钱买平安是一种比较有利的选择。因为他们的势力较小,寨子也没有那么坚固,掏钱换取保护总比被饥民全部夺走要有利。刘成立即发了盖了县令大印的收条给他们,转过身就给士兵们发了一个月的饷,同时刘成告诉士兵们钱的来路,并告知他们只要买力气打仗,不但欠饷可以很快还清,以后也不用担心欠饷了。
白花花的银子和一天三顿烙饼管饱的生活让刘成的许诺听上去颇有说服力,杜如虎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按照刘成事先的叮嘱。他只是进行了一次象征性的征讨,就将交了钱粮的人家附近的土贼和流民们赶走了。杜如虎甚至将少数几个俘虏也释放了,并让其带话给他们的头领——这次的将主爷是个好心人,不想多杀人,但既然拿人钱粮,就得与人消灾,哪个不开眼的要是敢再回来,就别怪官军不客气了。
事实证明俘虏们的记性都不错,土贼和流民们深刻的领会到了刘成没有说完的话——既然交了钱粮的地方不能去,那没有交钱粮的地方自然就管不着了。要分辨有交没交的也很容易。为了表彰缴纳钱粮的士绅的义行,曲端将所有缴纳过钱粮的士绅与地主的姓名和籍贯住处都详细的抄写在张贴在宜川县城四门的告示上。哪怕土贼们不识字也不要紧,他们可以央求城门旁的行人替他们念念。
很快宜川县那些还没有缴纳钱粮的缙绅和地主们就恼火的发现,他们寨子附近的流民和土贼的密度在直线上升。虽然这种程度的威胁还不足以让最大的几家乡绅做出让步,但大多数中小乡绅已经开始觉得有点不对了,就算土贼们暂时还没法攻下他们的寨子,威胁到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但马上就要开春了,耽误了春耕可是就要耽误一年呀!而且随着饥荒的加剧。饥饿将会迫使土贼们提高围攻寨子的烈度。摆在他们面前有两个选择:1、老老实实掏钱请官军赶走流民和土贼;2、搬家到那几家大的乡绅寨子里去,寻求他们的庇护。绝大多数人选择了第一项,原因很简单,那几个大乡绅也不是菩萨,他们也会向到他们寨子避难的人收取保护费,而他们却不会主动出击赶走在野外的土贼,反正都是要出钱粮,还不如给能赶走流贼的那边。
“曲大人,这是你的第一笔分红,六百两!您点点,看看有没有短少。”刘成摆了摆手,两个士兵费力的将两个皮口袋放到曲端面前的几案上,在银子的重压下,几案发出让人牙酸的咯吱声。
“这么快?“曲端喜出望外的看着眼前皮口袋,他伸手解开口袋的皮索,露出里面大小不一灰黑色的银块来,他的嘴角下意识的翘了起来。
”刘大人说笑了,您做事我还信不过?“曲端小心翼翼的将口袋重新扎紧,费力的将其放到几案下面。此时屋内的气氛不知不觉间变得轻松了起来,他与刘成之间不再是那种县城守官与过路武将那种互相提防,唯恐对方占了自己便宜的关系,而是仿佛多年好友一样开起玩笑来。
“曲县尊,还有多少人没有交的?“
“差不多不到四分之一。“曲端翻了翻名册:“不过算下来他们没交的钱粮差不多占一多半,这些人要么寨子险峻,要么是附近几个村子的联保头子,把寨门一关就是土皇帝,不怕土贼饥民抢,不要说这些杂项钱粮,平日里就算是正赋也时常拖欠,能收上来的差不多也就这些了。”说到这里,曲端脸上露出了不满而又无奈的神色。
刘成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一边喝一边问道:“正赋都拖欠?他们欠了多少?“
“那可就多了。“曲端苦笑了起来:”就拿池家寨子的池乐川池老爷做例子吧,光是投寄在他名下的田亩就有两千多亩,积年欠下的正赋就不说了,历年来的辽饷就一文都没交过。“
“什么?“刘成闻言一愣,这辽饷从万历四十六年始征,到现在一共征了五年,按照每亩九厘白银计算,光是投寄在他名下的那两千多亩田地就是小两千两白银,刘成可不认为那位池老爷是个大善人,拖欠官府的税款的会不找农户索要:”他是什么人物,敢做出这种事情来?“
“池乐川他兄弟是个秀才,在县里包讼的事情做了不少,他自己会些枪棒,家里颇有田产,收容了一些无赖少年,平日里就横行乡里,又和衙门里的书吏与三班衙役交好,一起勾结起来。县官们干完一任两任便走,维持局面都来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