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知无不言(7K大章!)(4/4)
后强调人均的概念,最好,强调一下历史人均什么的……”说到这儿,毕文谦自己不禁莞尔。
“好了好了,这个说远了。下一个问题,第八个,关于一些人的处理方式方法。”
“说实话,这个问题,就不应该由我来说的。但既然李叔叔您已经亲自来开这个口了,我之前也说了,知无不言。再者,黎华今天不在这里。有些事情,所有人都不愿意先把话说实了,可国家大事,是拖不起的……反正,我这辈子只想好好唱歌,我对黎华说过,欲成歌神,必先兴歌坛;欲兴歌坛,必先兴中华。因此,只要是能让中国少走弯路,更快复兴的事情,我倒不吝个人得失。有些话,就由我来先说吧!”
“首先,大家都知道,我很少出门。对具体的事情脉络,并不太了解。我能知道的信息,往往是大家都能获取的报纸和电视新闻。我并不比普通群众了解更多隐密,但就像李克农将军那句话——‘90的情报,来自于公开的渠道’。所以,对于李叔叔您提到的这件事情,对于那些脱离了群众,在心态上觉得自己高于群众一等,甚至不止一等,动摇国本的家伙,从严从重的态度,我是非常赞同的。这是原则问题,不容马虎,不容糊弄。但事情闹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且有人不赞同死刑,而且是很有影响力的人,这也就意味着,整个中国里,目前选择走向错误的道路的人,并不是个案,也不是个别的团体。有更多的人,对于道路的判断,还没有清醒而坚定的抉择。所谓一个惩字,在于征心,在这个情况下,如果把涉事的犯错的所有人都从重处决了,倒的确可以一时耳顺,但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更多的对于道路尚在踌躇的人,并不能因此而真正明白对错背后的逻辑。从废物利用的角度来说,把那些该死的人快刀斩乱麻,也许并非最适合的做法。”
“我想了一晚上,也研究了一下地图。想了一个不太成熟的办法——这些年来,我国北方的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已经超过了20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国土面积的50分之一。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而更严重的是,这些地区,离京城,并不太远。所以,我觉得,对于涉事的人员,特别是那些损公肥私,侵犯了人民的利益的那些人,必须要在电视上公开审判,这个原则问题,是决不能妥协糊弄的。而具体的罪名,除了既有法律框架之外,我认为有必要加一条——破坏国家公信力。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公信力的建立,如跬步积千里;公信力的破坏,却如赌场挥霍,输得永远比想象中的快。一个丧失了公信力的国家,离灭亡,也就差不远了。那些人的量刑,可以至少二十年起步,不得减刑。但具体的服刑地点,与众不同——可以在京城到蒙古的直线区域内,也就是内蒙,选一个沙漠化严重,人口不多,并且有一定矿藏的旗,把那些罪人送到那里去,让他们带领当地人种树治理沙漠化,同时和群众一起发展当地经济,不得离开辖区。在辖区内部,除了军事及保密区域,不限制人身自由,甚至可以从事行政工作,但需要每天早晚点名。国家不需要给那里财政补贴,只需要时刻掌握那里的经济情况。如果二十年之后,当地的沙漠化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且整个旗的经济水平在整个内蒙名列前茅,那么,那些罪人就可以刑满释放了。如果一群敢于小儿持剑比划江山的家伙,二十年连一个旗都发展不好,那……也没什么值得可说的了。如果他们能够提前完成任务,根治了当地的沙漠化问题,重现了古诗歌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貌,那就提前释放。如果在二十年间,其中有人试图逃离,无论是以什么名义,只要离开辖区,那杀勿论了。”
“我看了地图,有一个苏右旗,条件挺适合的。面积不小,人口不多,矿藏也挺多,还和蒙古接壤,而且有战术演习场,可以轮换部队常驻。真的挺好。如果今后还有犯了类似性质的错误的人,或者以干部的身份破坏国家公信力,酿成了严重后果的人,可以一并送进去。”
看着李鲲脸上难掩的诧异,毕文谦笑着喝了一大口水,把玩起红木镇纸来。
“李叔叔,我也是倾向于治病救人的理念,除非有人主动寻死。”
“好了,最后一个问题,关于将要成立的研究室——这个问题,好像更不适合我来说了。我顶多面试过别人,又没有组·织部的工作经验。而且,除了中顾委那样的老前辈,我有幸见过的高级干部,寥寥无几,我能够直接沟通,有所了解的人,太少了!”毕文谦摇头笑笑,“刚才我想了很久,好像,我真的有过比较细致的交谈,并且还不算是国·家领导人的……好像,只有一个,申城的长者。”
“如果非要我推荐的话,那就是他了,也只能是他。不仅因为我只了解他,而且,他是一个富有文艺气质的从基层走来的工科高级知识分子,心是和人民在一起的;在86年京城、申城、庐州出现动荡的时候,他在申城处理事件的表现,把当时整个京城的一线直接领导人都比了下去。所以,我愿意相信,他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人。”【】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