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清顺合攻 三方对决(2/3)
,惊讶地发现,这位年纪不过三十多岁的摄政王多尔衮,竟是远比同龄人要苍老,一脸郁闷憔悴之色。他当然不知道,这一年半多的时间里,多尔衮的个人生活,却是远不如他所想象的那般顺利。
由于对唐军的作战,清军接连战败,特别是在一年半前,三顺王在辽南连遭挫折,更让他的威信连受打击,朝中诸臣亦多有不满。
相比个人威望受损,这倒还是小事。更可恨的是,清朝并不有在这段时间里,大力提升国力与军队。
而这一年半多的时间里,虽然唐军暂停了大规模进攻,但在北面那唐军的第五镇兵马,以及被唐军收买的女真人与蒙古人,不停骚扰清国,掳掠财富,杀戮人口,让清朝始终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之中,使得居民百姓难以安生,国家经济亦是难于发展。
相应的,清廷最为看重的人口增长与军械打造,亦是大受影响,其兵马数量,更是与一年半前,相差无比,距离先前皇太极时代兵马壮盛的景象,相差实在太多。
故而,当清廷细作探知唐军打算与大顺撕破脸,重新开战之际,多尔衮就知道,自已最为担忧的事情,终于要到来了。
现在唐军彻底吞掉南方,又将异邦的缅甸纳为国土,其治下经济繁荣人口众多兵马壮盛,这般良好局面,他岂会不抓紧时间,发兵攻打大顺,再趁机北伐清廷,最终一统全国,才是咄咄怪事。
唇亡齿寒,这李自成的大顺若是有失,则大清亦是极度危险,唐军在灭掉大顺后,用脚趾头都能想到,唐军必会发兵北上,全力攻打大清,那时候,大清孤立无援,又被唐军团团包围,将会只剩灭亡一条路了。
这样的局面,简直想想都令人恐惧。
因此,得到消息后的多尔衮,这段时间可谓食不甘味,寝不安眠,满腹的忧思,根本无从排解。
在得到了宋献策出使清廷的消息后,多尔衮几乎凭直觉就猜到了他来清廷干什么,遂再也按捺不住心下的急切,在得到了宋献策到达盛京后,立即就在自家府邸召见了他。
看茶完毕,宋献策亦不客套,立即将来意向多尔衮和盘托出,然后便呈上李自成的亲笔来信,递给他看。
多尔衮听完宋献策的话语,又急急地看过了李自成的来信,脸上的忧惧之色,顿是愈发明显。
该到的,总要来了。
唐军此番对大顺痛下杀手,意图一役而竟全功。自已这个清廷的摄政王,却是从后背到头顶,有如冰水下浇,莫名寒冷。
事到如今,自已只能与这大顺彻底同站一条船,齐力抵抗唐军的入侵了。
想到这里,多尔衮长叹一声,立即表态道:“宋尚书之意,本王已是知晓。有道是,唇亡齿寒,一家废则两家亡。本王安能不知这般道理。更何况,你我两家,本是盟友,这般强敌压境的紧急时刻,更是要鼎力相助,互为依托,此为自然之事也。”
见多尔衮这般痛快表态,宋献策心下大慰,立即点头道:“摄政王所言甚是。自张献忠的大西国灭亡后,现在大顺与大清,可谓唇齿相依,互为依靠。唯有你我双方紧密协助,共同对敌,方可战胜唐军,方可保得两国无虞啊。”
二人言谈既定,遂立即开始讨论出兵的数量与日期。
最终,在经过一番紧密商谈后,二人达成协议。
双方约定,在一个月后,清廷尽发全国之精兵,以十五万精锐兵力,往攻唐军占据的山海关与宣府北路两地。
而大顺则更是尽下血本,出动大军三十万,亦是同增往攻唐军以上两处地界,以期能与清军一道,全力攻灭北面的唐军第四镇与第十三镇兵马。
然后,在灭了北面的唐军后,大顺将引清军入关,一道合力攻打南边的唐军,力求将唐军彻底打垮。最差的战略目标,也是要将其有生力量全部消灭,使得唐军元气大伤,再无能力与两国对抗,从而实现顺清两国的长治久安。
当然,这后面的内容,尚是远景,现在的关键在于,两国立即配合行动,先行消灭北面的唐军,以解燃眉之急。这才是接下来的行动重点,也是关系到两国生死存亡的重中之重。
宋献策顺利地签下协定,自是十分欢喜,遂一刻也不愿多待,立即返程而去。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自成这边,一面与唐军虚与委蛇,表态愿意与唐军一道北攻清廷,以期麻痹唐军,给自已多一些准备时间。另一面加紧调集兵力,齐聚北方,准备在清军到达后后,就立即发兵攻打宣府北路与与山海关。
而在清廷这边,亦是急急地调派收聚兵马,终于在半个月后,从全国范围内抽调了满蒙汉三族兵马总共十五万,由阿济格为主将,多铎为副将,先行前往锦州,准备到达之后,便与李自成一道往攻宣府北路或山海关。
对于李自成与清廷这般勾结,最终要来图取北面唐军一事之事,李啸有安全司的连番禀报,自是洞若观火,全盘掌握。
看毕这些情报,李啸的脸上,却是淡淡冷笑。
哼,你们这两个无耻宵小,也敢螳臂挡车,真真不知死活!你们也不睁开狗眼好好看看,现在孤王的势力,只怕放眼世界亦无敌手,岂是你们这两个苟延残喘之辈,所能抵抗的。
李啸随即下令,将南方的唐军分别布署,准备给大顺与满清,来个真正的迎头痛击。
李啸秘密抽调第二镇、第十一镇、第十二镇、第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