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照夜玉狮子(1/2)
会宁州城内设有榷场,每逢大集,榷场上都少不了女真人、契丹人和宋国商人身影。女真人用貂皮、人参、鹿茸等换取宋人的盐铁、布匹。
这日,讹里朵、兀珠约了王伦等人到榷场看马。王伦与鲁智深等走在榷场,见一个个摊位上摆放着,人参、貂皮、松籽、蜜蜡、麻布、谷物等。卖鹰人肩扛猎鹰,来回走动。契丹人、女真人、奚人、汉人交易繁忙,吆喝声不断。
小贩的吆喝声不断传来:“蜜蜡,新割的蜜蜡!”
“东珠,东珠,斡伦泊的东珠,三百两银子一颗!”
榷场上人来人往,王伦几人经过卖鹰小伙面前,他驻足端详着一只欲售的猎鹰。
“这鹰可就是海东青么?”
在那群山密林中还生活一种神奇的鹰——天空霸主“海东青”。它不管严寒酷暑,还是暴雨狂风,都勇敢地搏击在呼啸的林海之上,穿梭于闪电怒涛之间;它仰视苍穹,俯瞰大地,海东青——被女真人奉为“万鹰之神”。
海东青生活在混同江(松花江)、黑水(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是一种大小如鹊、疾飞如矢、天性凶猛、可捕杀天鹅、帮助人狩猎的猛禽。前朝大诗人李白曾有诗:“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时人有云:“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
海东青以其极强的爆发力,堪称古代北国世界的空中霸王。海东青不易捕捉和驯化,民间常有“九死一生,难得一名鹰”的说法。辽国里面的贵族、王公贵戚,由于喜欢狩猎的民族传统,都不惜重金购买海东青,谁能捕捉并呈献上来,还可抵罪,驯养海东青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
辽朝皇帝每年都要进行声势浩大的“放鹰”仪式,即带海东青到野外打猎游玩,所谓春山秋水、四季捺钵之制。时人有载:“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
海东青之名,王伦闻名久矣,就是不得一见!
卖鹰人还没说话,讹里朵却是噗嗤一笑,说道:“这哪里是什么神鹰!”
卖鹰人还要做买卖,耐心给王伦讲解。一听王伦口音,又打量一下装束,笑道:“看来几位不是本地人,此鹰的大小极像海东青,但它不是。”
山士奇随口问道:“那它叫什么?”
卖鹰人解释道:“此鹰叫‘黑隼’,你看,它的爪是铁青色,而海东青的爪银色或黄色,银白色的最为珍贵。那种鹰飞得又高又快,我们女真人把它奉为‘万鹰之神’,对它崇拜之至。”
说到这,卖鹰人叹了口气,又道:“不过,这鹰中极品的海东青,也给女真人到来了灾祸啊!”
一听这话,讹里朵神情一紧,追问道:“什么灾祸?”
“说来话长!”卖鹰人看讹里朵和兀珠是同族,也不遮掩,实话实说。“海东青是皇家贡品,大辽朝廷无休止索要,几乎捕绝。咱们女真人为了捕鹰,远去东海之滨深山老林,有的不慎坠崖而亡,有的不能定期交付被银牌天使活活打死。”
“更可怒的是,每当银牌天使前来催鹰,年轻美貌的女子还得给他荐枕!狗娘养的银牌天使,不管姑娘媳妇,也不管穷富,只要看中就得陪他睡觉,多年来女真人受尽了凌辱。”
这些事情讹里朵和兀珠也是知晓的,但是听了卖鹰人的话还是义愤填膺。
“有都勃极烈在,这样的日子不会太久了!”兀珠扔下这句话,大步先行离开。
最终,王伦花了二十两银子买下了黑隼。许是被人驯养的熟了,这黑隼到了王伦手里也十分听话。王伦让杨林去买了些牛肉喂食,暂时由他照看。
王伦这一行由讹里朵领着,不多时追上兀珠。几人在城东的马市逛了一圈,却是瞧见其中一处围了好大一群人。众人也是贪图热闹,一伙子挤了进去,一排木桩,桩上栓黑、白、红、青四匹马。其余三匹也是难得一见的好马,不过与那白马一比却是相形见绌。
只见那匹银龙马长约丈余,身高八尺,浑身雪白没有一丝杂色。仰首嘶鸣间,使得周边拴马桩上的一众马匹,俱都俯首压声,不敢稍有异动。
古代《马经》上曾有言:六尺为马,七尺为騋,八尺则成龙。
眼前这匹神骏高达八尺,正是马中之龙,也难怪在这马市上引起这般大的动静。此等神骏,只怕在北地辽国等闲也是难得一见。
卖马之人是一个赤发黄须,面庞黝黑的汉子,身上套着一领毛疏皮皱的胡裘,一双扑扇般大的手上满是厚实茧子,瞧着不像是个贩马的客商,倒像是常年游牧的北地辽人。
黄须卖马汉子手指马匹叫卖:“买马的客商过来看一看,北地的名马。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看看不要钱!”
这马贩如此样貌,身上显然有胡人血统,不过这汉话除了稍许河北口音外,倒也还算得标准。
见王伦几人走了过来,马贩热情地问道:“几位可是买马的客商?咱这几匹,个个的宝马良驹!”
“随便看一看”王伦迎合了一句,几人围着看马。这时,又来了一些闲游围观的人。
马贩见二王伦束发丝衣,腰系锦带,有别于当地人,又问道:“敢问兄台可是中原人士?”
王伦答道:“说得不错,我们来自中原宋国。”
“嘿!我也是中原人!”一听王伦肯定的回答,马贩高兴得一拍大腿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