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 天篆地书(上)(1/2)
按大师兄陆嘉善的指点,新弟子们首先了解到“篆”这个概念——所谓“篆”,相传乃是天上神仙用来记录天地大道,以及表达本身思想的符号,也是所有仙法道术能够得以记录留存下来的基础。而新弟子们先前所学的引气法诀,实际上也都是用的篆文记录,用上古仙音念出,方可起到沟通天地之效,只是他们先前还不懂得其具体含义,全是死记硬背罢了。
包括如今世间凡人所用的文字,也是上古大能从篆书中化来——仓颉造字而鬼神夜哭在这个世界可不仅仅只是传说。天神之书曰“篆”,凡人之书曰“文”,妖鬼之书曰“殄”……凡是天生灵物,迟早都会形成自己的文字体系。
不过比起凡人文字仅仅是一种记录用的图画符号而再无其它作用,天神所用的篆书可要厉害多了——它本身就是天地间所有规则事物的具象体现。能够熟练使用篆文,也就意味着可以与天地沟通。上古仙神随口一言便有莫大威能,便是因为他们出口成“篆”,可以直接调用天地间的灵气和力量,达到无与伦比的强大效果。
篆书原本只为天神所用,不过后来一些凡人也学会了这种语言,当然前提条件是他们要能够操控体内的法力——也就是成为修仙者。当这些修仙者以自身法力为引,凝心静气在内心中勾划出相应篆文时,便也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自身与天地灵息相沟通,借助天地之力,达到所求之效——这便是各种道术,咒法的来由。
大道至简,最早为上古天神所用的篆文其实并不多,只有区区三十六个——只用这三十六个符号便能囊括尽天地万物,被称为“天篆”。不过到了晚些时候,在那些低一等的仙人,或者学到了仙术的凡人手中,光靠这三十六个天篆却不够用了——他们的能力不如那些上古大神,无法激发出天篆的全部力量,于是又增加了一些辅助性的篆文,用于满足更加复杂的含义表达,这部分新增篆文不多不少,恰巧七十二个,被称为“地书”。
天篆地书,合起来一百零八个,便是构成整个仙家道术体系的全部文字了。其中天篆代表了构成世间万物的本源之力,比如陆嘉善先前所绘制的小青风符,其核心图案便是一个篆书“风”字,而引雷符的核心是一个篆书“雷”字,以此从天地间借取风雷之力。
至于这力量借来之后如何使用,则是要通过在其周边绘制的地书纹路来表达——陆大师兄在这部分解释的颇为详细,可许多新弟子还是听得半懂不懂,但黄昶却居然听懂了。不过他是用现代语言学思维来理解的:那三十六个天篆应该全部是名词,每一个都代表了一项具体概念。比如“天”,“地”,“人”,“鬼”,“风”,“雷”,“水”,“火”……等等。
而地书的性质则要复杂许多,它主要是表达了对那些本源之力的导引,借取,聚合,离散等多种意义……用语言学中的地位来解释,就是起到了包括动词,助词,介词,形容词等多种用途,甚至还有拉丁语系中词根,时态,语态等涵义在内。同一个天篆文字,配上不同地书辅助,便可以产生不同效果——陆嘉善后来又作了个演示:和先前小青风符一样,一个以天篆“风”字作为核心的符咒,但由于周边绘制的地书小字不一样,最终形成的效果却是一道强力龙卷风,这便是不同符咒的构成了。
很明显,谁若是能完全了解这一百零八个篆书,也就彻底掌握了天下所有仙法道术的奥秘。只可惜随着时间推移,多年散佚之下,在如今的修仙界中,已经没有任何宗派能完整保留有这一百零八个篆书的秘密了。在许多中小门派只留有一两个天篆,七八个地书的传承,也就只能使用相对应的道术法诀,实力自是低下。而那些大门派虽然要好一些,却也有限——掌握有七八个天篆,二三十个地书的用法,便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大宗门了。
说到这里时众新弟子当然都很好奇——咱们西昆仑作为天下诸多仙门中势力最强的超大门派,难道连本门都没有完整的天篆地书传承吗?答案是还真没有——西昆仑掌握的篆书数目是天下诸仙门中最多的,不过也仅仅只有十九个天篆,三十七个地书,总共五十六个篆书文字,才刚刚超过总数的一半,相应流传下的道术法诀当然也全都是以这五十六个篆书文字为基础——就这便已经足以撑起天下第一宗门的实力了。
说到这里时,陆嘉善犹豫了一下,又道:
“据说在当年的古昆仑山之顶峰,也就是如今飘流海外不知所踪的‘仙人顶’上,有上古神人所居之天宫神阙。而在其中的金榜玉屏之上,便记载有全部完整的一百零八个篆书文字。多年来无数高手大能四处寻觅那仙人顶峰,除了为那传说中的登天之梯外,想要恢复完整篆书道统,却也是原因之一。”
“而在天下各大宗门的任务榜中,有一条都是一样的——谁能为自己宗门找到新的篆文,便能获得重赏。门派功德,灵石,法器甚至是法宝奖励……应有尽有。或者哪怕只要找出相关的线索,便也算是大功一件,咱们西昆仑亦是如此。”
陆嘉善顺口提了一句,却引起大家的兴趣——门功可以换灵石的,而新弟子们人人都缺灵石。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就此讨论了一番。
“天下诸多仙门,若是互相合作交换,能不能凑齐这一百零八个篆书文字呢?”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