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章 请得援兵(1/2)
此时的义州城当然已经不同往日了。
经过两万多人持续三个多月的修筑,如今的义州城已经成为山海关外首屈一指的雄城要塞了。
若论城池规模可能不如锦州、宁远,但若论城池的坚固雄伟,则要远胜锦州、宁远。
新修的城墙虽然还是中国传统的四四方方的形制,但是除了四座城门外的瓮城之外,每座城门的左右两侧一里处,都修筑了一座全新的棱堡炮台。
义州城八座棱堡的修筑,当然是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和葡萄牙退役军官高卡乌斯?特谢拉等人的手笔。
在十七世纪初期的时代,为了防备新式火炮的攻击,欧洲多数堪称坚固的要塞,都已经增筑了棱堡。
所谓的棱堡,说白了就是一种楔子装的堡垒,它突出于传统的城墙之外,但又与城墙连在一起,像一个不规则的菱形一样,菱形最尖锐的一个角,对着来犯的敌人,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敌人火炮或者投石机的打击面,而且能够大幅度地增加己方守城人员的防御纵深。
传统的筑城技术,主要是城墙的高度取胜,加厚城墙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抵御地方的火炮或者投石机,而是为了增加城墙的高度,无限地加大敌军攀爬的难度。
但是到了火炮问世之后,传统的筑城技术已经落后了,十七世纪欧洲的战争验证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城墙越高,越容易被敌方的火炮摧毁,而要在火炮的轰击下守住城池就必须修筑新的工事体系,而且新的工事体系必须既能够抵御火炮的轰击,又能够不让敌人的步兵靠近。
从进入十六世纪开始,欧洲人就在研究,到了十七世纪,他们最终的做法就是修筑棱堡。
而且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实践摸索,最合适的棱堡,设计有四面,两面合在一起形成楔子状向外突出,使敌人的火炮或者投石机打不到正面,还可以假设自己的大炮。
另外两面垂直与城墙连接,把突出的楔子与连通,而在这两面的雉堞墙垛后面,守军可以用火炮和火器,全面覆盖城壕和棱堡之间的空地,构成一个没有死角的死亡地带,防止敌人靠近棱堡后面的城池。
如今进入陈仁锡一行人视野的义州城,就是这样一座增筑了八座棱堡的坚城,看起来奇形怪状像个蜷缩一团的刺猬,但实际上却是坚固无比。
新修的城墙和所有的棱堡,全部采用水泥混凝土搭配条石建造,坚固厚实的水泥石墙背后,全部都用新挖城壕的泥土配以碎石夯实。
这样的八座棱堡,不仅是义州城向外突出数百步远的火炮阵地,而且也是不惧炮击固若金汤的城防工事。
虽说现在的建虏后金国和蒙古诸部军队,都还没有装备火炮,但是如今的崇祯皇帝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未雨绸缪,凡是打好提前量,万一建虏几年后如同历史上一样组建什么乌真超哈部队呢。
因为,历史上的义州城就是被建虏使用火炮轰塌了之后占领的,包括最后崇祯十五年松山城的陷落,都是因为建虏使用了比当时的明军还要先进的重型火炮。
而这也正是如今的崇祯皇帝不断督促蓟辽督师鹿善继加紧在锦州、宁远、塔山以及觉华岛等地增筑棱堡的原因。
既然采取了东攻西守的战略,那么辽西走廊这条要道就必须要万无一失。
陈仁锡、左光先等人到了义州城之后,与如今的辽镇左路统制官林茂春见了面,相互通报了情况,并特地接见了仍在义州城中帮助守军安装调试神威无敌大将军炮的高卡乌斯,然后在林茂春和高卡乌斯的陪同之下,一起到了北门,认真看了新筑的城池和西门两侧左右遥相呼应的两座棱堡,心中赞叹不已。
林茂春没怎么参与棱堡的建造,但是义州城新增的棱堡,却这个来自东江镇的老将大开眼界,对于如今义州城的城防万分满意的同时,还写了信给毛文龙,派人快速送回了东江镇,告诉毛文龙棱堡的价值,建议东江镇仿效辽东镇,在铁山、皮岛等要地增筑棱堡,等等。
陈仁锡看完了西门左右两侧已经装备了大炮的棱堡炮台,心中当然是非常满意,回到西门瓮城监军标营的驻地之后,陈仁锡对林茂春说道:“林将军如今是我辽镇左路统制官,麾下万五千人,一来策应锦州,二来支应喀喇沁,督师大人报经朝廷定下的方略。
“如今科尔沁联合东蒙诸部会攻喀喇沁,昆都仑汗布尔哈图遣人向我求援。我辽镇左路军自无不救的道理。
“现下我的监军标营只有骑兵两千,恐怕不够。请将军调拨兵马五千,再遣一员虎将领之,随我西出边外,截击东蒙诸部联军。”
年近五十的林茂春,如今算是大器晚成了,从东江镇统兵三千余的一员副将,提升为辽镇副总兵,而且还是统管一路兵马达一万五千人的实权副总兵,这是他之前做梦都没敢想过的事情。
是以,上任以来,林茂春加倍的兢兢业业,唯恐行差踏错,被人挑了毛病,不仅辜负皇上万岁的圣恩,而且毁了自己及麾下兄弟的大好前程。
此时,听了辽东镇监军御史陈仁锡的话,林茂春当即说道:“监军大人放心!我辽镇左路一万五千兵马,已经全数调整完毕。如今义州城池的修造也即将全部竣工。调拨五千人马跟随大人西去建功,当然没有问题。”
说完这话,林茂春回头看了看跟随左右的几个将领,然后转头又对陈仁锡说道:“若监军大人没有异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